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杨秀头再次思考了一番,还是摇了摇头说:“我觉得这武钢车好像没太大实用性。咱们打完一轮火枪,敌人差不多就溃不成军了。这些装备反而会阻碍咱们追击敌人的脚步,你这都是为打防御战做准备的,但俺们护卫队成立以来打的都是进攻战。”

这时,艾进忠小声地开了口:“我觉得先生昨天制定的战术也有问题。就只安排了一支骑兵作为预备队,其余的军队一股脑儿都在前线。这样一来,火力確实是很强,胜利的时候能把敌人打得落流水。可要是战斗陷入僵持,麻烦就大了。咱们根本没有替换的军队,前线的將士怎么休息?又怎么应对敌人的第二波攻击呢?总不能每次都让骑兵衝上去吧。”

艾进忠顿了顿,接著说道:“虽说我没当过军官,但我也经歷过好几次战斗了。我看那些將军指挥作战,都是把军队分成前军、左军、右军、中军和后军,

轮流上前进攻。一支军队进攻的时候,其他军队就休整,这样进攻才能持续不断。像咱们昨天那样一窝蜂地往上冲,我也就只在那些流寇土匪打仗的时候见过。”

艾进忠这番话一出口,顿时引起了其他人的不满。

隨著护卫队的规模越来越大,各种山头也开始出现了,如今护卫队里主要分成两大势力,一股是以王二、大壮、杨秀头、田见秀、孙可望等人为代表的流民势力。他们是第一批护卫队成员。在护卫队成立后才接受正规化的军事训练,战斗素养相对还算不错,但战术意识比较欠缺。

而另一股势力则是以贺六、张献忠等原本军户出身的人,他们相对来说战术水平要高一些,但大部分人都是后来加入的,而且从人数上来说,也不如流民出身的人多。

不过就是因为他们军事素养比较高,大部分人加入军官培训班,训练三个月之后,就能成为军官,这引起了一部分老兵的不满了,毕竟后来居上总是容易引发矛盾的。

所以艾进忠的这些话,在一些人听来,就像是在讽刺他们一样。

就在眾人面露怒色之时,杨秀头抬手制止道:“大家先静一静,要让人讲实话,讲真话。那些討好的话虽然听起来舒服,但都是假话。大明的天子就爱听那些阿奉承的好话,结果把天下治理得一塌糊涂。先生屡次告诫我们,要讲真话、说实话。刚刚艾进忠的话虽然不太中听,但这就是真话、实话。”

杨秀头环视眾人,接著说道:“先生为什么要让我们开这个会?就是因为先生自己也清楚,他没有太多实战经验,知道在指挥作战过程中肯定会出现问题。

所以才组织咱们开会,一起总结错误。把这些问题找出来,以后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了,俺们的伤亡就能更小。”

说完,杨秀头看向眾人:“好了,现在继续开会。”

翌日,各营的会议纪要都交到了徐晨手中。徐晨仔细翻看上面的內容,原本他以为这场仗打得还算不错,可看完之后才发现,问题竟然如此之多,简直是漏洞百出。土兵们提出的许多意见,都是他之前没有考虑到的。

尤其是艾进忠提到的,说他採用的是流寇式的“一波流”战法,仔细想想,

还真是贴切。他虽然想到了留置预备队以防意外,那500骑兵就是作为预备队安排的。但关於军队交替作战的思路,他完全没有想到。就像艾进忠说的,如果战斗陷入僵持,己方连替换的军队都没有,这確实是个大问题。

这次能轻鬆取胜,不过是敌人太过无能,像尤世鑫、李国旗这样的对手实在是不堪一击。要是遇到杜文焕那样的对手,真集中几千家丁与他们对抗,即便自已在兵力和装备上占据优势,恐怕也有战败的可能。

徐晨暗自思:“成立总参谋部看来是非常有必要的。得把那些熟悉这个时代战略战术的人集中起来,让他们帮我制定战略战术。就我这指挥能力,也就够当个班长,別再在眾人面前丟人现眼了。”

想到这儿,徐晨从名册当中郑重地圈上了艾进忠的名字,这些能提出良好建议的土兵,將会成为护卫队的第一批参谋是人选。

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十月二十三日。

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如疾风般迅速传开,护卫队大获全胜,不仅將敌人全歼,还成功反攻下归德堡和响水堡。这喜讯如同燎原之火,瞬间传遍了大同工业区,也飞抵了米脂。

剎那间,两地沉浸在一片欢腾之中。大街小巷,鞭炮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仿佛整个城市都陷入了盛大的节日氛围,对於这里的人们来说,护卫队的胜利意义非凡,护卫队胜利了,说明自己的亲人大概率还活著,明军无法入侵米脂,他们的財產安全也有了坚实的保障。因此,每个人都发自內心地为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欢呼庆祝。

然而,在米脂城阴暗的角落里,却有那么一部分人,他们紧咬著牙关,脸上写满了愤怒与不甘。他们怎么也不敢相信,大明的军队居然会如此不堪,连一群所谓的“流寇”都战胜不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