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138章 ,產业链体系的监管与挨骂的张献忠

肤施城,工业一区,星晨家具作坊里,到处都是“噠噠噠”的敲击声音,这个作坊不小,用的是竹筋水泥做支柱,高度超过了两丈,有半亩大小,里面有30

余工匠在各自忙碌自己的事情。

“鐺鐺鐺”的声音有节奏地响著。

孔晨是这作坊的东家,他身材壮实,双手满是老茧,此刻他抬手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大声喊道:“好了,你们到下班的时间了,收拾好工具回家!”

工匠们纷纷回应:“知道了,东家!”声音里透著一天劳作后的疲惫,但又带著几分即將回家的轻鬆。

他们一个个手脚麻利地收拾好工具,陆陆续续走出工厂。与此同时,另外一班工人走进来,准备接手接下来的工作。

孔晨的师弟赵铁柱快步走过来,他憨厚老实,说话带著浓浓的乡音:“师哥,晚班就交给俺吧,您放心!”

孔晨拍了拍赵铁柱的肩膀,笑著说道:“有了煤油灯之后,咱这作坊就能一天开到晚。这可是个好东西,多亏了都督能弄出这样的好东西。”

不过他很快神色变得严肃起来,“师弟可得注意一点煤油灯的方向。咱这作坊里木屑多,要是木屑靠近了煤油灯,那可就危险了,说不定会引发大火,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吶!”

赵铁柱用力地点点头:“俺晓得,师哥。俺一定多留意看,保证不出岔子。”

星晨家具作坊他占七成股份,他三个师弟占三成股份,所以赵铁柱也是东家,对作坊的事情他自然也异常上心。

孔晨还是有些不放心,继续叮嘱道:“早班交接的时候更要注意了。交班时间一到,就绝不能让他们继续留在工厂。你还记得咱旁边老陈的木材作坊吧,就因为他儿子多上了一个时辰的差事,结果被上面罚了二十两银子。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咱可不能犯同样的错。”

赵铁柱再次重重地点头:“俺知道啦,师哥。俺回去之后,先仔细清点人头,到点了一定带著所有人一块儿走,一个都不落。”

说起这煤油灯,那可是徐晨带领大同社的一大功绩。自从徐晨建立石油產业,廉价的煤油灯就开始大量生產。

为了推广煤油灯,大同社在肤施县南北两条主干道上,建立了路灯系统。一到晚上,两条街道被照得亮堂堂的,这可是破天荒的事儿。即便是京城,也没有这般奢侈的照明。虽说一开始,很多人在背后暗骂大同社是暴发户,可这实实在在的便利,这两条街的店铺即便是到了夜间也生意火爆,甚至还开成夜市。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示范效应,煤油灯迅速在延安府大规模普及开来,现在已经全面取代了蜡烛和老式的油灯。

有了这更亮、更廉价的照明系统,肤施工业区实行三班倒就有了物资基础。

但整个肤施城却没多少作坊敢隨意加班。

其中的缘由也很简单,大同社不充许,徐晨当然不充许有加班这样的事情了,现在每个月都有3万流民涌进来,本来就业岗位就不够多了,还一个人做两个人的事,你这是在找打。

所以大同都督府对於加班这是重点打击,哪怕是工匠想加班也不充许,你加班了,那其他人怎么生活?

现在大同府的政策就是极限增加就业岗位,同时以甲方的地位优势逼著这些作坊多招工匠。

在收缴了整个延安府大户的钱財之后,大同社已然成为肤施城最大的经济体。肤施城六七成的作坊都要和大同社打交道,既然要合作,就得听大同社的命令。

徐晨对產业链管理那是相当熟悉,毕竟后世的经验给他提供了很好的借鑑。

他依样画葫芦,只要作坊愿意和大同社做生意,就得接受大同社的產业管理。什么標准化生產、流水线作业,大同社都会派人来指导。

而且,大同社还有严格的规定,工人的俸禄最低不能少於三钱,每个班次工作时间不能超过四个时辰,一旦违反规定,就要接受处罚。

儘管大同社的限制条件不少,可肤施城的作坊主们还是爭著抢著要和大同社做生意。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