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凭藉火炮击伤了努尔哈赤,可实际上努尔哈赤在寧远大捷后足足过了8
个月才离世。若真是被火炮击中,还能硬撑这么久,那努尔哈赤简直堪称超人了。
杨鹤心里明白,因为发放银的事情,三边將门对自己多有不满,颇有怨言,他也只能默默忍受,强撑著局面。
简单巡视了一下富县军营后,在马俊豪的护卫下,杨鹤一行前往最前线的牛武镇。一路上,黄土飞扬,能见到荒的田地更多,里面杂草丛生,显然已经没有人打理了,杨鹤的心中也愈发沉重。
当他们抵达牛武镇的关口时,眼前的景象让杨鹤膛目结舌。只见关口前排看一支长长的队伍,皆是些衣衫槛楼、穿著落魄的百姓。他们用简陋的竹筐抬著一些东西,每路过关卡,便会自觉地放下一半,然后满脸欢喜地朝著延安府,也就是大同社控制的地盘走去。
杨鹤心中疑惑,连忙上前查看。只见关卡士兵留下来的竟是一些草蝗虫,
这让他大为不解。
游击將军李英见状,赶忙上前解释道:“大人,实在是不知那些大同社的人脑子是不是糊涂了,他们居然大价钱收购这些蝗虫干,声称一斤蝗虫干能换一斤粮食。如今这蝗虫到处都是,附近的村民便发现了这条“致富之路』,纷纷抓蝗虫晒乾,然后拿去延安府卖给大同社。”李英脸上带著几分得意,接著说道:“末將看到这情况之后,便设卡要求这些村民交出一半的蝗虫干。如此一来,一来可以补充军中短缺的粮餉,二来还能消耗大同社的粮食储备,可谓是一举两得啊。”
“蝗虫!”杨鹤震惊得脱口而出。他为官几十年,歷经了好几次蝗灾。在他的记忆中,蝗灾可是比旱灾更加恐怖的灾难。蝗虫过境之处,庄稼被啃食殆尽,
寸草不生,每次蝗灾爆发,都会饿死无数百姓,那悽惨的景象至今仍歷歷在目。
这时,一旁的刘南卿开口道:“大人,根据我们收集到的关於大同社的信息,陕北已经处於蝗灾爆发的前期。徐晨为了防止蝗灾进一步扩大,在整个延安府大规模地收购蝗虫。”
杨鹤听后,脸色一阵尷尬,连蝗灾他们都能提前预防,並且快速的拿出应对的方案,大同社总能做出一些连朝廷都难以做到的事情,这让他时常觉得,自己这些大明官员仿佛都是一群酒囊饭袋,空有官职,却在应对实际问题时显得如此无力。
购买蝗虫倒是一个消灭蝗灾的好方法,他本来也想效仿大同社,下一个收购蝗虫乾的政策,可思来想去,最终还是放弃了。自己的三边总督府根本没有足够的財力来支撑这样的举措,想到此处,他不禁暗暗嘆了口气。
就在这时,对面又来了一群村民。他们有说有笑,背篓里有的背著粮食,有的背著布匹,脸上洋溢著满足的笑容。那轻鬆愉悦的模样,让杨鹤恍惚间觉得,
对面的延安府,也就是大同社的地盘,才像是真正的太平盛世,才是百姓安居乐业的“朝廷”之地。
看著这一幕,杨鹤心中五味杂陈。大同社这般收买人心的手段,实在是高明,已然成为了朝廷一个强劲的对手,不能继续放任大同社了。
长安城,阳光洒在重民社总部那略显陈旧的建筑上。夏收刚刚完成,空气中还瀰漫著一丝收穫的气息,重民社的高层们齐聚一堂,气氛略显严肃。
贺函率先打破沉默,他站起身来,目光扫视眾人,朗声道:“总督大人决定在关中进行全面的屯垦,这是当下的一件大事。第一批计划建立10个军屯区,负责组织屯垦的人,总督大人承诺可以举荐为千户,下辖10个百户,有朝廷官身,
各位社员若是有意愿,都可以报名参与。”
此言一出,现场顿时一片嘈杂。眾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不少人眼中闪烁著兴奋的光芒。
大明朝廷虽然是由文官集团主导的王朝,武夫向来被那些“上岸”的文官看不起。可现实是,大明三年才考300多个进士,举人数量虽多一些,也不过上千人左右。
至於秀才乃至童生,大多都在科举之路上苦苦挣扎,未能“上岸”。对於这些人来说,哪怕只是成为千户、百户,那也无疑是一条难得的“上岸”途径,是改变命运的大好机会。
於是,当场就有不少人踊跃报名,气氛热烈非凡。
待现场稍微安静一些后,高登面色凝重,缓缓开口道:“各位,现在有个棘手的问题。关中大族已经开始对我们动手了。最近,我们有很多社员被他们从村子里赶了出来,还不充许我们的社员继续在当地宣传减租减息的主张。”
刘南卿听闻,神色立刻紧张起来,连忙问道:“我们的社员没出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