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后,他便匆匆转身,走向工业区的另一个工厂。在这紧张的备战时刻,军队需要的物资太多了,好在肤施城有四大工业区,凭藉著完善的工业体系和高效的组织调配,筹集物资的速度比封建时代快了10倍都不止。
这座城市,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活力和效率,为即將到来的未知行动做著充分准备,而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在这场无声的战役中,扮演看不可或缺的角色。
肤施的车马市,从大同社入主之后,车马市散发著独特的活力。街道上人头赞动,热闹非凡。车水马龙的喧囂声、商贾们此起彼伏的叫卖声、牛马的嘶鸣声交织在一起,让整个市场充满力。
街道两旁的商铺鳞次櫛比,里面满满当当陈列著从大漠千里迢迢运来的各类牲口,耕牛肥体壮,马匹神骏非凡,还有许多活泼的山羊,在围栏里不时发出烊叫声。
自从大同社在米脂崭露头角后,关中地区的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地起义如燎原之火般蔓延开来,到处都是打著反抗旗號的贼寇土匪,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然而,肤施这片土地却在大同社的治理下,成为了关中地区难得的乐土。
大同社大力发展经济,其中纺织业每年能为其带来上百万的丰厚利益。钢铁厂、机械厂等各类作坊加起来的利润同样高达上百万。
更为关键的是,大同社一举摧毁了整个延安府的上层,收缴了上千方两银子的巨额財富,和名下所有的土地。
隨后,大同社將这笔財富释放到市场中,大量购买各种生活物资。这一举措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一颗巨石,激起千层浪,直接创造出一个上千万两银子的经济增量。
同时大同社推动手工业的快速发展,生生的造就了一个十几万人的工匠阶级,他们不是小农那种自给自足的人,而是一个十几方人的消费群人,他们的消费力比得上上百万的农户,这些人极大的扩张了延安府的消费市场。
在这样的繁荣景象下,整个延安府的马帮商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
市场规模以每年10倍的速度疯狂扩张,商人们的財富也如同滚雪球一般,呈指数级膨胀。
市监官署,这座位於肤施城核心位置的建筑,此刻成为了眾人瞩目的焦点。
整个肤施城里,那些商队老板、经验丰富的马队首领,以及贩卖牛马的各路商贾,纷纷匯聚於此。
市监令叶汉站在大堂中央,他伸手示意眾人安静,然后指著身旁一位身材魁梧的壮汉,声音洪亮地说道:“各位,这位是我大同社的转运大使,李鸿基李大使。今日把各位召集过来,正是李大使有重要任务要与各位商討。”
李鸿基微微抱拳,脸上带著谦逊的笑容,歉意地说道:“实在不好意思,打扰各位掌柜做生意了。”
“李大使客气了,不会打扰。”眾商贾连忙回应,脸上堆满了笑容,眼神中透露出对李鸿基的討好。
李鸿基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这次找各位老板过来,是因为大同社有一项紧急任务,需要徵召各位老板的马车、牛车、马匹、牛、骆驼等运载牲口。”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观察著眾人的表情,见大家並没有露出反感的神色,才接著道:“当然,大同社向来不会让各位老板吃亏。徵招一头牛,我们每日会给十文钱的劳务费,如果是带车辆的牛车,每日则给20文。马的话,每日十五文,要是带马车的马,每日30文。而且在徵召期间,如果牛和战马不幸累死了,我们会按照市价的双倍赔偿给各位。我们可以在此签订契约,本官会盖上大同都督、转运大使印,以我们大同都督府的信誉担保,各位尽可放心。”
这些长期在商海摸爬滚打的马帮商队老板们,听到这话不但没有丝毫害怕,
反而內心涌起一丝惊喜。
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大同社凭藉著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和高效有力的管理手段,在这片土地上建立起了极高的信誉。他们说话算数,比朝廷都更讲信用,
真正做到了一个唾沫一个坑。只要是和大同社打过交道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讚。所以,对於大同社提出的徵召要求,他们並不担心自己的財產会受到损失,
他们反而从这条信息当中听出来了战爭的味道,再加上都督府运输物资的方向,
他们很容易猜出敌人究竟是谁。
马帮首领常宇第一个站出来,满脸激动地说道:“都督府要北伐,俺全力支持!俺把伙计也带上,帮助都督运粮草。”
李鸿基听到这话,不禁有点挠头。他原本以为徵召牲口会遇到一些阻力,没想到这些人比他们还积极主动,这倒是出乎了他的意料。他思索片刻,说道:“你们的伙计也会给战时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