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草原上的动盪与破坞堡的神器
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10月20日。
凛冽的寒风席捲著河套草原,枯黄的牧草在风中瑟瑟发抖,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诉说著这片土地的沧桑与悲凉。察哈尔部的营帐错落分布在这片广的草原上,却少了往昔的热闹与生机。
陕北的乾旱如同一场无情的灾难,蔓延到了这片草原。除了黄河沿线和有水源的草场,河套其他地区的草场减產剧烈。原本肥美的牧草变得稀疏矮小,根本无法满足大量牲口过冬的需求。
部落里到处都是牧民们焦虑的身影,看著瘦弱的牲口,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无奈与绝望。为了减少损失,大量的牲口不得不被屠宰,血腥的气息瀰漫在空气中,与草原上压抑的氛围交织在一起。
今年对於察哈尔部来说,可谓是天灾人祸不断。二月的时候,女真人皇太极趁著林丹汗西征的时机,精心策划了一场突袭。他命令多尔袞、多鐸为先锋,率领著精锐之师如鬼魅般迅速扑向多罗特部。
毫无防备的多罗特部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攻击中瞬间陷入混乱,部落中的男女老少四处奔逃,哭喊声、惨叫声响彻云霄。最终,这场突袭以女真人的胜利告终,他们俘虏了11000余人,这极大地削弱了察哈尔部的力量。
大漠的局势悄然发生著变化,科尔沁、喀喇沁等蒙古部落眼见女真人强盛,
为了自身的利益,纷纷选择彻底归顺金人。曾经在大漠上並肩作战的盟友,如今却背道而驰,这让察哈尔部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9月,西征归来的林丹汗得知了皇太极做的事情,愤怒无比。他决心要向皇太极证明,谁才是真正的大漠之主。
於是,他广发召集令,集结了8万蒙古铁骑。他要亲自告诉皇太极,谁才是真正的大漠之主。
得知大漠上的情况,皇太极也率领著四方满蒙联军严阵以待。一场决定大漠霸权的会战即將拉开帷幕。
为了確保胜利,林丹汗精心谋划,派遣使者快马加鞭前往大明,向明朝廷表明合作之意,他在大漠与皇太极会战,明军则在辽东直捣皇太极的老窝,形成前后夹击之势,崇禎皇帝也答应了他,会在大漠会战之时,发动对辽东的反击。
在林丹汗看来,8万对4万,又有大明这个盟友相助,这场战爭的胜利似乎已经十拿九稳。
然而,现实却给了林丹汗沉重的一击。此时的明军早已今非昔比,长期的腐败和內耗使得军队战斗力急剧下降,儿乎丧失了野战的能力。面对林丹汁的请求,明朝廷虽答应出兵相助,但实际上却畏缩不前,根本不敢进攻辽东。只有大同镇调动了少量的人马,象徵性地做了一些部署,但这点兵力对於整个战局来说,实在是无关紧要,犹如杯水车薪。
最重要的是,林丹汗本人在战场上的表现也令人大失所望。原本信心满满的8万蒙古铁骑,在与皇太极的4万满蒙联军交锋时,却显得不堪一击。战场上,林丹汗的指挥出现了严重失误,军队的阵型混乱,士气低落。而皇太极的军队则配合默契,战术灵活,如同一把锋利的刀刃,无情地撕开了蒙古军的防线。
最终,这场会战以林丹汗的一败涂地而告终。
战败之后,林丹汗深知无力再战,无奈之下,只能率领残部被迫西退。皇太极原本打算乘胜追击,彻底消灭察哈尔部,但由於科尔沁部未按计划会师,以及明军在辽东的一些施压行动,使得他不得不中止追击。
儘管如此,察哈尔部在遭遇这一连串的沉重打击之后,元气大伤,曾经强盛一时的草原势力彻底衰落下来了。
在察哈尔部的营帐中,领额臣此时正焦头烂额。两场败仗让他损失了5万多部眾,部落的实力锐减。看著部落中日益减少的人口和疲惫不堪的战士,他心急如梵。
不仅如此,过冬的草料因为天灾和战爭的影响,根本没有准备充足。如果没有外界的援助,这个冬天对於察哈尔部来说,將是一场生死考验,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在饥寒交迫中死去。
就在额臣为部落的未来忧心之时,榆林卫的尤世辛带著一行人来到了察哈尔部的营帐前。
他见到额臣说道:“额臣头领,看在我们明蒙两国多年来是盟友的份上,请您帮我们进攻大同贼寇。如今大同贼寇猖,严重威胁到了我们榆林卫的安全。若您能出手相助,我们榆林卫愿意出10万两白银酬谢!”
额臣坐在营帐中的椅子上,听到尤世辛的话后,微微皱起了眉头。自己的部落如今正处於水深火热之中,哪有心思去管汉人的事情。
但当他听到“10万两白银”这个数字时,眼晴不禁亮了一下。10万两白银对於如今的察哈尔部来说,无疑是一笔救命的巨款。要知道,以往大明给林丹汗的资助也不过20方两白银,这笔钱如果能拿到手,不仅可以购买足够让部落过冬的物资,还能安抚人心,恢復一些部落的元气。
想到这里,额臣沉思片刻开口道:“你们榆林卫要先付钱,我才会出兵。
我也有我的难处,部落如今损失惨重,战士们也需要物资补充,如果没有看到实实在在的银子,我实在无法贸然出兵啊。”
尤世辛一听,心中也犯起了嘀咕。他也不相信额臣,毕竟草原部落与汉人之间的信任本就脆弱。他担心自己付了钱,额臣却不出兵,或者出兵后不尽全力。
於是,他略微思索后说道:“某可以先付5万两的定金,只要大同贼寇退了,我们榆林卫必定再付余下的5万两。”
额臣听后,心中权衡了一番答应下来。他不怕榆林卫欺骗他,以前他们拼尽全力都难以杀到长城对面,如今既然有这样一个机会,只要进了长城,不管榆林卫给不给剩下的5万两,自己都有办法拿。想到这里,他一拍桌子,大声说道:“中!”
说罢,额臣当即站起身来,走出营帐,派遣自己的亲卫,召集散落在整个河套地的部落勇士。
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10月23日,
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在归德堡的秦直道上。这条上千年前便已存在的古老道路,宛如一条沉默的巨龙,见证著岁月的沧桑变迁,此时正承载著一支庞大运输队的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