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钱光了的崇禎与罢免
乾清宫內,气氛压抑,崇禎说要免除三边总督杨鹤,让所有人都有一种兔死狐悲之感。三边总督一品大员,审问都不审问,就凭一些奏章给罢免了,加上崇禎之前一年六换內阁首辅的壮举,现在他们不是想著爭权夺利,而是同情杨鹤的遭遇。
韩站在朝臣前列,正试图为自己的老朋友杨鹤说情,他微微躬身,言辞恳切地说道:“陛下,杨鹤一年来为朝廷尽心尽力,此次之事或许有诸多无奈之处,还望陛下能网开一面”话还未说完。
崇禎帝便不耐烦地打断了他:“朕心意已决,休要再提!”
韩还想继续说什么,却被身旁的刑部尚书乔允升悄悄拉住。经过这一年多与崇禎帝的接触,
乔允升深知这位少年天子的性格。他虽勤於政务,努力亲君子、远小人,但性格极其固执,一旦认准的事情,八头牛都拉不回来。
此时若再继续为杨鹤求情,只怕不仅救不了杨鹤,还会让崇禎帝对他们这些大臣更加忌惮。而且朝廷一个军镇就这样被大同社消灭,这可是连辽东女真人都未曾做到的事情,这么大的黑锅,三边总督不背谁背呢?
崇禎帝扫视了一圈朝臣,大声问道:“各位爱卿认为有谁能接任三边总督之位?”
眾人听到这话,一下子面面相,原本嘈杂的朝堂瞬间安静下来。很快,大家都面无表情,没有人提议自己的人接任这个位置。
他们也是从奏章当中才知道关中的局势已经如此危险,內有百年一遇的旱灾,百姓流离失所,
饿遍野;外有凶猛的贼寇,大同社势力日益壮大,如同一头难以驯服的猛兽。现在的关中就像是一个火坑,谁去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当年努尔哈赤在辽东起事,辽东巡抚可是死了好几任,大家可不想步他们的后尘。
最后,崇禎帝只能將目光投向自己的首辅韩。韩沉思片刻,上前一步说道:“陛下,眼下最重要的是賑济关中,减少流寇,如此朝廷才好平叛。臣建议由內库出银钱,购买中原之粮賑济关中百姓,稳定民心。”
听到要內库出钱,崇禎帝顿时愤怒起来,他猛地一拍桌子,大声斥责道:“你们一遇到事情就知道找朕的內库出钱。朝廷养著你们这些大臣有何用?”
崇禎帝越说越激动,声音都有些颤抖:“朕继位一年半以来,各州府有哪个把税赋足额上缴过?”
本书首发101??????.??????,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说到这里崇禎皇帝满腹委屈,前年继位,刚刚登基,他大救天下,减免了很多一部分税,即便是这样,税收还是没收足额,他本想著能让百姓休养生息,前两年魏忠贤乱政,秋粮不足额也是可以理解。
但今年夏粮、秋粮依旧没有足额,能征缴到七成的居然都能算是优等,有很多的州府甚至连六成、五成的税负都没有收到。崇禎没有太多经验,他想著自己这一年多来打击阉党,重用君子,朝廷的税负应该恢復过来,地方州府的税收应该是足额的。
所以他起钱来也是按照足额的计算,结果朝廷夏粮、秋粮各种税收加起来还没有到达2000
万两。
下面不是水灾,就是旱灾、蝗灾,总之各种灾害不断,没办法征缴足额的税负,还要他这个皇帝再次拨款賑济灾民。但今年崇禎学乖了,这种奏章朕一律留中不发,而后再派锦衣卫去查。即便这样,也只能节流,不能开源。
他大手大脚地了一年,现在报应来了,天启皇帝给他留下来的700多万两银子,如今只剩下100多万两,现在好几座钱库都是空荡荡的,每次看到这样的场景,他的內心都是极其心痛和愤怒的,大臣们都看他年轻好欺骗,这已经抵达了崇禎的心理底线,他是不会再拨银子出去的!”
朝堂之上,眾人更不敢说话,心里也都打定了主意,一定不会去趟关中这个火坑,关中天灾人祸不断,连钱粮都得不到保障,这个时候去关中,无异於自寻死路。
其他人可以沉默,但韩作为內阁首辅,不能不出声。他只能无奈道:“陛下,如今只能安排陕西巡抚岳和声为三边总督。岳和声在陕西任职多年,对当地情况较为熟悉,或许能稳定住关中的局势。”
崇禎帝听了,想了想后认可了这个安排。就在这时,御史薛国观忽然站了出来,高声说道:“陛下,臣要参礼部尚书徐光启。他和反贼徐晨有书信来往,有暗通反贼之意。”
崇禎帝闻言,目光转向礼部尚书徐光启。说实话,若不是有御史参奏,他都快忘了自己还有这么一位礼部尚书。
徐光启虽然年纪大、资歷深,但他本就是技术官僚,专注於科技、农业等领域,和朝廷其他的官员相比显得有些不合群。更不要说他还加入了天主教,在当时的大明官员看来,这种举动已经有点大逆不道了,像他这样的官员本来是很难入阁的。
但这一年多来,崇禎弄掉了上百位高级官员,徐光启意外的成了礼部尚书了,但他在內阁当中属於被排挤的一类,所以他平时也不怎么出声,甚至连崇禎都不知道有这个礼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