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人生贏家洪承畴与上课
刘南卿忍不住皱起了眉头,满脸忧虑地说道:“虽说徐晨那贼寇愿意放人,但咱们赎回这些军官和家丁,所需的粮草肯定不是个小数目啊。”
一旁的参政洪承畴微微点头,神色凝重道:“百户以上的军官总共得10万石粮食去赎,家丁按3000人算,又需要15万石,这么算下来,一共得25万石粮食。虽说这25万石粮食,单看数目倒也不算多,可如今总督府养著十几万流民,府库的粮食本就入不敷出,维持现状都艰难,实在难以一下子拿出这么多粮食啊。”
兵备道主官张福臻听后,语气坚定地说道:“再难咱们也得把他们救出来。榆林镇与固原、寧夏镇唇齿相依,要是这些军官和家丁不救,固原和寧夏镇的士兵们会怎么想?军心一旦散了,咱们这西北防线可就真的发岌可危了。”
刘南卿眉头皱得更紧了,他双手抱臂,缓缓说道:“救人自然是要救的,可关键问题是,这粮食从哪里来呢?总不能凭空变出来吧。”
三边总督府在去年打了一年的仗,后面又进行招抚,粮食早就消耗的差不多了。
重民社虽然在屯垦,但第一季的秋收还没有到,他们的粮食甚至都不能自给自足,现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在关中拿出25万石粮食,几乎做不到。
眾人正为此事愁眉不展之时,岳和声道:“既然咱们在这儿难以做出扶择,倒不如把这难题交给陛下来做决定吧。”
刘南卿一脸论异地看著岳和声,心中满是疑惑。在他的印象里,岳和声並非那种唯唯诺诺、遇事就把难题往上推的官员。
岳和声內心实则也是一阵无奈。这一年多来,与崇禎皇帝的接触让大明的官员们对这位年轻帝王的性格摸了个透。崇禎皇帝年轻气盛,做事常常急躁冒进,容易轻信他人,却又猜忌多疑,典型的青年帝王性格。
岳和声知道如果不在这里多磨蹭些时间,只怕用不了多久,圣旨就会要求他带领固原镇和寧夏镇的士兵去进攻大同贼寇。
可从大同贼寇一个月就吞併榆林镇所展现出来的强大战斗力来看朝廷的军队不是大同贼寇的对手,他问过固原参將曹文詔能不能打的过大同贼寇,但曹文詔却说即便固原镇和寧夏镇联合起来,
也未必是大同贼寇的对手。
用曹文詔的原话来说,大同贼寇的战斗力比老奴都要强大,老奴占据辽东,那也是一步一步来的,也做不到像大同贼寇这样鯨吞榆林镇。
当下,三边总督府最要紧的是加大火器的投入,提升自身的军事力量,但这样的话却不能和天子明说,因为天子不喜欢听这样的话,他喜欢听的是五年平辽这样的话。
他为了关中稳定,只能儘量拖延和大同贼寇交战的时间,如今这样来回交流討论,再加上赎回俘虏的事情,拖个半年。
而后再以攘外必先安內的由头,把兵力对准不占泥这些贼寇,最起码能拖延一年时间。等明年士兵训练得更精锐,粮草囤积得更充足,再发动雷霆一击,朝廷获胜的把握才更大。
从总兵府出来之后,洪承畴叫住了刘南卿,说自己仰慕秀子营,想要参观一下秀子营是如何训练的。
刘南卿没有在意,就带著洪承畴去了秀子营营地。
现阶段洪承畴可谓是人生贏家,23岁考上举人,24岁考上进土,初授官就是江西清吏司主事,
而后歷任外郎,郎中,浙江提学金事,浙江承宣布镇左参议,5年后又升任陕西都道参议,一路都有贵人提携,可谓是官运亨通,当然他本人能力也是极其强悍的,初次领兵就能斩杀敌寇,这一年来剿灭了上万叛逆。
所以洪承畴本人也是自视甚高,一般的人他根本看不上。
但对刘南卿和他的重民社他也是极其钦佩,同样是书生领兵,重民社领导的秀子营,攻必克,
战必胜,去年斩杀俘虏的流寇超过五万,尤其是秀子营对叛逆下手也是毫不留情,这点比较符合他的政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