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命!”接著他又继续说道:“现在义军当中有和我们联繫的,他们愿意反正助我们攻破关中。”
大同社的情报工作一直由张献忠负责。自从杨鹤招揽农民军之后,有不少人还是和大同社暗通款曲,主要就是张献忠在做这方面的事情。他用钱財与那些农民军首领交换有用的情报,双方合作得一直很愉快。但如今,三边將门肆无忌惮地抓捕、迫害他们,这些义军首领已经感到恐慌,所以想要大同社早点打过去。
王二听到这个消息,激动地站起身来,大声说道:“这段时间有大量的明军土兵逃到我们这里来,他们都是甘肃镇勤王土兵,大明朝廷已经被女真人打的彻底慌乱了,居然想调集万里之外的甘肃镇土兵去救他们。但又不给他们布置合理的补给点,现在整个大明军事力量乱作一团,现在是他们最虚弱的时候。都督天授不取反受其咎,现在是攻破关中最好的时机。我等应该立刻起兵,进攻关中和寧夏镇。”
贺六也跟著附和:“都督,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大部分將领也纷纷点头,认为现在是出兵的好时机。
然而,刘永却迟疑了一下,说道:“现在即將春耕,如果此时起兵,只怕今年的收成很难保得住。好不容易今年到现在老天爷也没出什么么蛾子,该下雪下雪,该下雨下雨,
要是此时出兵,今年一季的粮食就完了。”
大同社实行的类似府兵制,这种制度有其好处,全民皆兵,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內动员出庞大的军事力量,而且军费开支也极低。但坏处就是出兵的时候要看农耕的时间,春耕的时候不能出兵,因为士兵要种地,秋收的时候也不能出兵,因为士兵要收割粮食。
要是有一定的粮食储备,土兵还能进行常规模的战爭,但经歷了好几年灾害的大同社是没这个条件的,他们现在是一年招灾,所有人都要饿肚子,粮食储备极其危险,没有任何一点容错余额。
李文兵也不赞同此时出兵,他严肃地说:“我们的粮食一直非常危险,关中这两年也遭灾了,只怕关中的地主士绅也没多少存粮了。要是进攻关中之战拖延下来,到时整个关中就要哀豪遍野了。”
小五道:“虽然关中遍布我们抗旱会成员,他们能提供一定的后勤支持,但这个时间他们也要春耕,如果现在起兵的话,我们很难组织动员他们。”
徐晨听完眾人的发言,沉稳地说道:“不用理会敌人的动作,我们按照自己的节奏做事,足够横扫关中。现在关中最迫切的问题就是粮食问题,没有粮食,即便我们占据关中,该饿死人还是会饿死人,所以我们的军事行动不能影响春耕,不管是我们这里的春耕还是关中的春耕。还是按照原计划春耕之后再出兵。”
王二仔细想了一想徐晨他们的话,最终放弃了他们自认为的大好机会,如果攻克关中不但不能救助关中的百姓,反而会让他们的下场更加悲惨,那他们情愿不出兵。
从徐晨建立大同军开始,这支军队就和明朝所有的军队完全不同。这支军队讲道理、
有道德,以保护百姓为宗旨。这支军队成立5年以来,彻底改变了陕北百姓对军人的负面印象。过去“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捻钉”的习惯得到了彻底的改变。现在百姓以参军为荣,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大同军当中只会学好,不会变坏,这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可喜的变化。而大同军强大的战斗力,除了武器的加成之外,良家子兵员也是重要的原因。这些士兵来自淳朴的百姓家庭,他们怀著保家卫国的信念加入军队,在训练和战斗中展现出了极高的素质和忠诚度。
刘永他们认为这是两汉时期的良家子,唐朝的府兵,但其实徐晨给这支军队注入了后世的灵魂。
崇禎三年(1630年)1月28日,在武家镇练兵的孙磊接到通知,都督府要他去肤施城讲习所开会。
来到讲习所之后,孙磊就发现今天来的人特別多,在肤施城的大同社员几乎都来了。
他当即找到自己武大定,王光恩两人道:“两位哥哥可是知道今天为什么是开会?”
武大定小声道:“可能和关中战事有关,听说关中的大族和重民社闹翻了,双方杀的血流成河,现在是进攻关中的最好时机。”
孙磊激动道:“那感情好,小弟练了整整半年的兵了,就等著去关中建功立业。”
就在这时,李文兵迈著沉稳的步伐走上前来坐在首位,其他人也纷纷坐好。
他清了清嗓子说道:“今天由我来传达都督府的文件,关於112事件有关都督的讲话。”
他先讲一下关中发生的事情,果然和武大定说的没错,孙磊还有不少大同社员都在暗自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