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203章 ,战前准备

崇禎三年(1630年)3月15日,朔方城,黄河河道旁。

河套地区的冰雪开始消融,已经有一些嫩草开始长出来,但黄河內虽然冰城已经开裂,但这种景象反而让人更加觉得恐怖。

高大壮、陈子昂、陈子龙、郑兴泉等人佇立在河畔,目光紧紧盯著河面上不断移动的浮冰。这些浮冰大小不一,有的如巨大的磐石,有的似破碎的镜片,在浑浊的河水中相互碰撞、挤压,不时发出“啪啪”的声响,缓慢地向下游移动著。从表面上看,这一幕似乎並不危险,可实际上却暗藏看巨大的危机。

汉人的势力已经有几十年未曾深入这片土地了,因此对这里的气候和水文条件知之甚少。去年11月的时候,黄河就给了他们一个惨痛的教训。黄河的河套地区,宛如一条豌的丝带,虽带来了丰沛的水源,滋养了两岸的土地,但因其由南向北的独特流向,在冬季时形成了特殊的隱患。北方的气温率先降低,河水早早地开始冰冻,然而南方上游的河水却依旧汹涌地流淌著,源源不断地向下游推进。这就导致了黄河特有的天灾一一凌汛的出现。

那一日,原本平静的黄河突然变得暴躁起来。巨大的冰晶如同锋利的刀刃,狠狠地捅破了河岸,汹涌的河水瞬间决堤而出,淹没了大片的农田和村庄。浑浊的浪涛席捲著一切,房屋在洪水中摇摇欲坠,百姓们惊慌失措地四处奔逃。好在当时秋收已经结束,大部分粮食都已归仓,所以受到的损失还在可控范围內。

然而,到了3月份,凌汛再次如期而至。有了上次的经验,眾人不敢再掉以轻心。陈子龙在黄河还未解封之前,就亲自带人进行实地勘察。他穿著厚重的衣,冒著凛冽的寒风,沿著河岸仔细地寻找著合適的地点。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决定提前挖开南岸的河道那几日,朔方城的百姓们在陈子龙的带领下,纷纷拿起工具,投入到挖掘河道的工作中。男人们挥舞著锄头,奋力地挖掘著泥土,女人们则负责搬运石块,加固新挖的河道。

大家齐心协力,日夜奋战。终於,在凌汛到来之前,挖出一条泄洪的闸门当凌汛来临时,汹涌的河水和冰块顺著新挖的闸门,缓缓地涌入了毛乌素沙漠当中成功地减少了对黄河北岸农田的衝击。

高大壮站在河畔,看著浮冰不断的衝到沙漠当中,心中的一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

11月的凌汛虽然因为秋收结束,损失不算太惨重,但如今黄河北岸的土地上,全是绿油油的小麦,那是百姓们半个月来辛勤劳作的成果。如果黄河再次破岸,这些小麦必將毁於一旦,他们的心血就將付诸东流。

现在粮食保住了,接下来就要为征討寧夏做准备了。此次他们镇北都护府负责进攻寧夏镇。

两地虽然地理位置上紧挨在一起,但核心地区的距离却有上千里之遥。而且这一路不但人烟稀少,沿途就没几个村,基础设施也极差,道路崎嶇不平,到处都是坑洼和泥泞。

这对於镇北都护府来说,后勤压力极大。

所以在成为镇北府將军之后,高大壮的目光落在黄河上,心中盘算著黄河航运的价值。从寧夏镇到朔方城这一路,地势平坦开阔,黄河水流缓慢,宛如一条温顺的巨龙,非常適合船只航行。

在运输辐重物资方面,马车和船运的差距有著几十上百倍。就以火炮为例,一艘平底船能够轻鬆地运载两门3000斤的重炮,而如果要用马来拉,就要准备十几二十匹马。一匹马消耗的粮食比得上10个士兵,一个火炮团所需要的马匹消耗的粮草,就相当於几千人的口粮。船运则不需要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既节省了人力,又减少了粮草的消耗。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