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都在进步
崇禎三年(1630年)4月5日。
这天一支精神抖擞、步伐整齐的队伍,正朝著大同军中军大帐迈进,队伍中的每个人都眼神中透著期待与兴奋,仿佛看到了生活的新希望。
“赵云飞同志,咱可算是盼星星盼月亮,终於把都督府的军队给盼来了,这下那些明军狗子他们的好日子到头了。”富县抗旱会县队长范民,一脸激动地对身旁的赵云飞说道。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粗糙的双手紧紧地握著拳头。
赵云飞看著范民那满是期盼的眼神,心中也感慨万千。的確,这一天他们等得太久了。仅仅一线之隔,甘泉县和富县的百姓生活就有看天壤之別。
在甘泉县,自从实行了均田制,农户们再也不用受地主的盘剥。虽然三成的税听起来不算低,但实际上平均下来收的税只有富县农户的一半。而且,这里没有繁重的役,百姓们的生活压力一下子减轻了许多。抗旱会还以低价给农户们贩卖农具和生活用品,儘管因为连年天灾,百姓们还不能保证每日都能吃饱肚子,但生活质量却有了飞速的提升。
反观富县的农户们,各种税收、役、杂役如同沉重的锁,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男人们整日在田间耕作、浇水,女人们则在家中织布纺纱,一刻也不得停歇。就连三四岁的小孩子,也要搓麻、挖野菜、捡柴火,再大一点就要烧火做饭。全家人一年到头像上了发条的机器一样,却连饭都吃不饱。
巨大的差距让富县的百姓们革命意愿非常强,抗旱会在这样的背景下迅速发展起来。
在范民等骨干成员的组织下,当地农户们齐心协力,自己动手修水渠、筑水坝,勇敢地抗击地主的压迫。
这自然引起了当地地主士绅的强烈不满。他们平日里作威作福惯了,哪里容得下这些“泥腿子”反抗。
於是,几个地主纠集了自己的狗腿子,气势汹汹地来到村里,想要教训一下范民等一眾抗旱会成员。然而,他们没想到的是,抗旱会背后有著大同社的支持。当他们刚踏入村子,就被上百支黑洞洞的火枪指著,嚇得脸色煞白,只能仓皇而逃。就连那些平日里囂张跋扈的地主,也不敢再待在乡村,纷纷躲进了县城。
地主们的失败让明军將领马俊豪感到担忧。如果不及时镇压抗旱会,局势將会失控。
於是他带领明军开始围剿抗旱会。然而,因为有赵云飞部的威胁,马俊豪不敢动用太多的兵力。又有赵云飞不断的支援火枪,手榴弹,抗旱会越打越强。在经过了一年多的斗爭后,明军在富县乡村的势力一步步被削弱,最终被挤出了乡村。
如今,富县的农户们几乎都成为了抗旱会的成员。他们盼望著大同军的到来,彻底改变他们的命运。
赵云飞看著眼前这些朴实的百姓,心中满是敬佩和感动。他拍了拍范民的肩膀,坚定地说道:“这两年你们辛苦了,现在我们来了,那些明军狗子造的孽,我们一定有仇报仇,有冤报怨!”
范民和他的队员们听到这话,纷纷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们知道,苦日子终於要到头了。
这时,刘亚雄走上前来说道:“现在我们需要民夫来帮忙处理后勤的事务。民夫一天的口粮是2升,另外还有两升口粮的工钱。你们这边能募集多少民夫?”
范民眼睛一亮道:“这么高的工钱,可算是救了俺们富县农户的命了!俺可以在前线召集3000以上青壮,如果你们能放宽一点条件让妇孺也过来,俺可以招5000人。”
赵云飞考虑了一下,说道:“你还是先招3000人过来吧。”
虽然大同军不是明军,但让妇孺进营地还是要避讳一下。
与此同时,大同军攻入廊州的消息如同一阵旋风,迅速在周边地区传播开来。洛川县、宜君县的抗旱会成员们听到这个消息后,纷纷奔走相告,他们怀著满腔的热情赶来支援第五师。当他们得知第五师缺乏民夫,而且民夫不但可以包2升的口粮,还能带两升粮食回家时,眾人成为民夫的意愿变得异常强烈。
短短不到三天的时间,就有上万人报名成为民夫。赵云飞看著这些面黄肌瘦、服装穿得像乞弓一样的民夫,心中一阵酸楚。他明白,这些百姓们之所以如此热情,是因为他们实在是太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了。
赵云飞把州的情况详细地向徐晨匯报,並提议除了武器和粮食之外,大同军的后勤物资,能在当地购买就儘量在当地购买。这样一方面能降低后勤的压力,另一方面也能给当地的百姓增加一点收入。
徐晨认可了赵云飞的建议,大量的后勤物资在当地购买。
崇禎三年(1630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