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建设新世界
崇禎三年(1630年)5月20日,延安府。
政事堂內,刘永,李文兵,胡益堂,常五匯聚一堂。
刘永主持会议道:“先和大家说一下关中之战的情况,漠北的林丹汗已经被孙可望阵斩,寧夏镇也被镇北府攻破,现在整个关中只剩下长安城和汉中府尚未攻破,但长安已经被我十几万大军团团包围,攻陷也只是时间问题。”
“现在都督府面临的第一个情况就是,隨著我们占据的州县扩大,地方官员和农村的会员大量缺乏,现在各地处於戒严的状態,都督命令驻扎的各部清洗当地的士绅大族。但这只是打碎了旧世界,想要建立全新的世界,需要均田,在农村建立抗旱会,把农户组织起来。”
而后刘永看向常五道:“都督命你准备好三千优秀的抗旱会员去关中农村。”
常五皱眉头道:“现在粮食已经种到地上,现在均田只怕各方面都会不服,
刘永道:“大族已经被我们清洗了,最大的矛盾已经消失了,至於农户的不满,你可以让抗旱会员告诉农户,他们分到哪块地,那块地的粮食就归他们,今年我们大同社免田赋一年。”
李文兵皱眉头道:“不收田赋,粮食怎么办?经过了这次关中之战,我们的粮仓快空了。”
刘永道:“现在都督府不缺银子,钱购买百姓手中的粮食,还有就是湖广行省购买,都督已经决定了从境外购买的粮食不但不收税,每石补贴一两银子,
总之儘可能的从关中之外获取粮食。”
而后他嘆口气道:“虽然我们占据关中,但关中这几年乾旱连连,农户和地主的存粮都不多,所以我们还要过几年苦日子。今年之后地主应该就从关中消失了,以后再想获得钱財和粮食,就要靠我们自己生產,所以完成均田和组织农户是我们大同社的当务之急,只有把农户组织起来,我们才能抗旱救灾。”
刘永对李文兵道:“你带1000来社员去关中,组建属於我们大同社的地方官府,最快速完成农村的均田,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夏收的的影响,还有就是做好监督我们军官,他们清洗大族,每个州县都有几十上百万两的银子,你要快速把这些银子统计好,管理起来,减少我们军官犯错误的机率。”
李文兵道:“遵命。”
刘永道:“我留在都督府,完成今年的夏收和秋收。”
而后他笑道:“之后我们的都督府可能要迁移到长安城了。”
李文兵等人也是会心一笑,攻占关中,他们的大同社算是正式掀起了爭霸天下號角了。
肤施城,张家滩农场。
阳光炽热地洒在大地上,上年冬小麦已经生长得鬱鬱葱葱,进入了灌浆的关键时期。今年陕北的雨水虽然和常年相比略少一些,但相较於前两年那种百年一遇的乾旱,情况已经好了很多。
这一切都离不开高俊的努力。三年多来,高俊带领农场的工人建设水车、拦水坝,搭建高架水渠。经过三年多坚持不懈的努力,农场3万多亩土地都能得到有效浇灌,其中还专门建设了3000亩的水浇地。农场的工人们將农家肥精心施撒在这些高標准农田当中,粮食產能顿时增长了三倍。如今,这片农场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农场当中,几个面色黑的读书人正忙碌地穿梭在麦田里。他们手中拿著记录簿,仔细地观察著小麦的灌浆情况,认真地记录著每一个数据。炎热的太阳无情地炙烤著他们,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但他们依然专注地工作著,没有丝毫懈怠。
“各位师兄先歌一会儿,喝碗绿豆汤消消暑。”这时,这群人当中年纪最小的钟岳提著一桶绿豆汤,一路小跑过来。
几人看到绿豆汤,顿时来了精神,纷纷走到田边的树荫下,找了块地方坐下休息。他们拿起瓷碗,大口大口地喝著绿豆汤,清凉的感觉瞬间传遍全身,驱散了些许暑气。
娄国科喝了几口绿豆汤,忽然长嘆一口气,满脸无奈地说道:“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本以为大同社会重视我等,却没想到直接把我们踢到农场这里来了。难道我等苦读10年就是为了在这里记录麦子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