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某以为,公民议会的议员就应该严格限定为农户和工匠出身。如今商贾成分在公民议会中占两成名额,就已经很危险了。俗话说『无商不奸”,这些人最会钻空子。今日给他们两成名额,他们迟早会想方设法钻营到三成、四成、五成,到那时,我们都督府就会被这些商贾窃取权力,后果不堪设想。”
徐晨听了他们的话,不禁笑了起来,自信地说道:“他们没有这么大的本事。”
他心里清楚,这是东方世界,和西方有著本质的不同。在东方,商贾虽然能赚钱,但一旦妄图沾染权力,必然会遭到强力的打压。就像他穿越之前所了解的那样,商贾们只能去狮城那样的小国,余下的人也更愿意专注於商业,而不敢轻易涉足政治。
徐晨收起笑容,认真地说:“我考虑的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我们大同社一直强调要民主决策,可就像我们第一次相遇时討论平等的情况一样,不能只在某些特定时候才想起平等。
用在这里也是同理,如果我们对外实行独裁,却希望內部有民主,这怎么可能行得通呢?
天下人的智商其实差距不大,这种双標的谎言是无法长久执行下去的。”
他走到窗边,望著窗外的景象,神情有些忧虑,“对外独裁的结果,会导致对內也独裁。这种情况若继续下去,即便我们成功获取了天下,又会怎样呢?
不过是我取代了朱家的皇帝,成为大同皇帝,刘永你成为內阁首辅,文兵你成为次辅或者御史大夫。那我们绕了一大圈,不还是回到了原点,重蹈封建王朝的覆辙吗?”
他转过身来,目光炯炯地看著眾人,“而且,如果我们不给其他阶层的精英机会,大同社也会逐渐退化。那些有其他想法的精英为了当官,会假装赞成我们的理论和政策,混入我们大同社。用不了几年,我们大同社就会像儒家一样,沦为一个空有其表的牌坊,我们的理想、我们的事业都会毁在自己手中。”
刘永、李文兵等人听了徐晨的一番话,陷入了沉思。他们识到徐晨的考虑並非没有道理。过了一会儿,刘永缓缓开口:“都督,您说得有道理,我们明白了。但此事关係重大,还需谨慎行事。某认为应当循序渐进,今年先招募一成非大同社的人员加入,而后看实际情况再逐步提升比例。”
徐晨点了点头,微笑著说:“好,就依你所言。”
这场激烈的討论,在达成共识后落下帷幕。
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10月4日。
长安城西门外,秋风烈烈,捲起阵阵尘土。城墙上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诉说看这座古老城市的沧桑与威严。
张献忠身著一袭黑色劲装,腰束黑色腰带,脚蹬黑色长靴,高大壮则穿著褐色的军装,两人昂首挺立,代表总参谋部前来迎接驻守在甘肃镇的王耀文等人。他们身后,是整齐排列的大同社土兵,个个精神抖擞,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自信。
远远地,尘土飞扬,一支庞大的队伍缓缓而来。走在最前面的是王耀文他骑在一匹高大的战马上,身姿挺拔,面容刚毅。他的身后,是甘肃镇的公民代表,他们穿著朴素但整洁的衣服,脸上洋溢看兴奋和期待的神情。
再往后,是来自青海等地的部落首领,他们身著色彩斑斕的民族服饰,头戴华丽的头饰,骑著骏马,威风凛凛。而队伍的最后,则是西域准格尔汗国、哈萨克汗国、叶尔羌汗国的使者,以及几百名牧民,他们赶著几千头马羊,浩浩荡荡地朝著长安城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