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偃师县令严肃道:“这些百姓只是因为饿肚子就造反,一点也不体谅朝廷,可见他们就没有忠义之心,这样的叛逆就不该留著,要狠狠的杀,杀到他们不敢再造反。”

先生说的没错,双方的三观不同,根本交流不到一起,於是他狼吞虎咽一顿,匆匆离开了偃师,他害怕自己继续看这些人的丑恶嘴脸,会忍不住把这里杀的血流成河。

李信的队伍刚刚抵达宜阳县,宜阳守备,左营都司左良玉便派遣土兵前来邀请李信一聚。李信向来豪爽,听闻是左良玉相邀,便欣然前往,

当李信踏入左良玉的大营时,左良玉立刻哈哈大笑地迎了上来,热情地说道:“贤弟来宜阳,怎么不提前通知愚兄?愚兄也好好好迎接你。”

左良玉幼时命运坎坷,父母双亡,由叔父抚养长大。他身材高大魁梧,力大过人,乡邻们都称他为红脸大汉。虽未曾读过多少书,但他聪颖过人,自幼就痴迷於武艺,尤其擅长弓射,能够嫻熟地左右开弓。从军之后,他更是如鱼得水,凭藉著自身的勇猛和多智多谋,很快就晋升为辽东车右营都司。然而,明崇禎元年,寧远兵变时他被撤职,后来又復官,如今被孙承宗带到中原战场,成为了宜阳守备。

李信笑看回应道:“小弟这是有公务在身,就不麻烦兄长大张旗鼓地迎接了。”

“什么麻烦不麻烦的,也不差这一时半会儿。来来来,为兄设了酒宴来款待你,不来就是不给愚兄面子。”左良玉一边说著,一边不由分说地拉著李信往营帐里走去。

营帐內,美酒佳肴摆满了桌子。两人推杯换盏,一顿酒足饭饱之后,左良玉才缓缓说道:“为兄在福昌清缴了一股叛逆,俘虏了5000余人。兄长想来一事不烦二主,你乾脆也把这些人带过去。”

李信皱起了眉头,谨慎地说道:“兄长,这些人不会是良民吧,可不要给小弟带来麻烦。小弟可不想被都堂处罚。”

左良玉当即挥手,示意亲信拿出五省总督府的调兵军令。军令上面明確写著要求左良玉部歼灭福昌贼寇。

李信仔细看了看军令,这才鬆了口气,说道:“兄长不要怪小弟做事谨慎,实在是有些人做事太不地道了,小弟带他去发財,他却想要小弟的脑袋。”

左良玉大义凛然地说道:“俺最鄙视的就是这种损人利己、不讲义气之人,兄长是不会让你难做的。”

李信点了点头,说道:“某相信兄长。也不清点人数了,就算是两万五千两,兄长等小弟去筹集银子,最多10天就能到兄长手中。”

左良玉摆了摆手,说道:“俺不要银子,你给兄长我换成羊毛布和食盐就可以了。”

李信点了点头,说道:“如果是这样的话,某营中倒有不少羊毛布和食盐,这就可以交给兄长。”

左良玉听到这话,脸上露出了羡慕的神情。他心里暗自嘀咕,怎么自己就没这么好的门路,能找到大同贼寇的资源呢。

事实上,从李信大量拿出羊毛布和食盐开始,五省总督府的將领们就已经察觉到李信搭上了大同贼寇的线。但所有人只是羡慕妒忌,却没有想过要上报。

因为在这个混乱的年代,这种事情太常见了。九边將门跟蒙古人打得你死我活,但並不妨碍他们和蒙古人做生意;在辽东,他们和女真人也是打得不可开交,但这也不妨碍辽东的將门购买女真人的皮子、人参等货物。打仗归打仗,生意归生意,大家都心知肚明。

最重要的是,如果他们把李信告了,那这做生意的门路就断了,他们到哪里去赚钱呢?

在中原的腹地,哪怕是叛军也是大明的百姓,孙承宗根本没办法分辨哪些是叛军,哪些是大明的百姓。为了防止这些將领杀良冒功,农民军首级是没有赏银的,只有打贏一仗才有少得可怜的赏赐。所以这些將领也没有动力去杀良冒功。

但很快,这些人就发现李信好像和大同贼寇勾搭上了,他的俘虏都能换成羊毛布、粮食和食盐。当地有和李信关係好的將领便请他也帮帮忙,把自己的俘虏换成钱。李信拍著对方的肩膀,爽快地答应了下来。最终,一个人头帮这名將领换了5两银子,上千俘虏换了5000两银子。

这一下,所有明军將领都激动了。原本没有用的俘虏,在李信这里居然成了白的银子。李信也因为这场交易,成为了大明將领心中的“及时雨”。隨看他的买卖越做越大,李信几乎结交了五省总督府所有的將领。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