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发泄一番之后,很快冷静下来了,他在关中待了三年,也清楚关中的情况,延安府前两年粮食短缺到,他们所有人都要有粮本才能买到粮食。
当时他们这些学生每日定额的粮食是一升二,李信他们饿的双眼发光,到处找吃的,
红薯都快吃的胃反酸了,也就是今年秋收之后稍微好一点,现在让都督府出兵有点不切实际。
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11月10日,永寧县,李信营地。
李信召集了军中所有的军官,几百人匯聚在校场上。
李信道:“今日我和大家讲讲戚少保的故事。”
而后李信讲戚继光如何从军,如何在江南剿灭倭寇,研发出鸳鸯阵,打出了6000:2的战损比。又如何保家卫国南征北战,打的蒙古人不敢南下,最后更说了戚继光的名言,封侯非吾愿,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的事跡果然听著这些军官热血沸腾,个个都想化身戚继光,建功立业,封侯拜相。
而后他说道:“戚家军就以军纪严明而著称。某之所以严肃军纪,不充许你们掠夺百姓,一方面掠劫会放纵军队,破坏军队的战斗力。另一方面就是因为这片土地就是因为我们的家乡,你们现在掠夺百姓就是在掠夺自己的亲人。”
但这些军官不以为然,大明这上百年来都是这样的潜规则,也就是李信是这支军队的建立者,加上他保证了士兵的粮餉,又能给他们弄外快,所以他们能忍受军纪,但不代表他们认同这点。
李信道:“大家不认可这一点,但大家有没有想过,你不掠夺自己的家乡,不代表朝廷其他军队会不会这样做?这样你抢他,他抢我,只要朝廷的军队在中原,迟早就会抢到我们的家乡的,这就是底层的相互伤害,军队抢是抢不到那些大户的,只有我们这种小户人家最有可能遭受兵灾。”
这话让所有人都脸色大变了,忠信营土兵大部分的家人都在杞县,以现在河南行省的局势,真说不准什么时候自己的家乡就会爆发叛乱。
以他们这几个月看到明军的情况,他们还真不敢让自己的这些同僚跑到自己家乡去。
李信道:“所以想要杜绝自己家人遭到迫害的命运,就要彻底终结现在的潜规则,大家要保护百姓而不是迫害百姓,你们保护百姓,就是在保护自己的亲人。”
“说的好!”校场之外,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传过来。
李信马上行礼道:“末將参见督堂。”
孙承宗扶起他笑道:“这是老夫在军中十几年来,听到的最好课,你做的很好,没有辜负老夫的期待,空閒的时间知道教导士兵忠君爱国,这甚至超出了老夫的预想之外了。”
李信道:“河南行省是末將的家乡,末將只是想多救几个乡亲,不想让自己的家乡血流成河。”
孙承宗嘆口气道:“要是我大明的將军都和你这样忠君爱国,天下也不至落到如此。
+
而后他振奋道:“但越是在此危机的时刻,越是要宣扬大义,砥礪人心,老夫觉得你这种课就非常好,值得在全军推广。老夫任命你为全军的教喻,在全军宣传忠君爱国的思想。”
“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