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8月15日。
永定城门外,杨鹤带领5000大军准备去辽东。
杨嗣昌不忍道:“父亲,孩儿和您一起去辽东吧。”
杨鹤摇头道:“为父走之后,你马上收拾行装回老家。现在的朝廷已经是烂泥坑了,
让侯恂他们去搅吧。”
“你要是孝顺就回老家,保住我杨家的香火这比什么都重要。”
这个时候侯恂出现,打算送一送这位老朋友,但杨鹤冷哼一声,根本不愿意和这位老友打交道,带著大军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侯恂嘆息道:“修龄,某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明江山,知我罪我,唯有春秋!”
而后他看向杨嗣昌道:“文若,留下来帮老夫吧。”
杨嗣昌道:“父亲要某回乡守住祖宅,父母之命不敢违。”他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杨嗣昌卖掉京城的宅院,打包了行李,租了一辆马车,就准备离开京城。
而此时的京城隨著资政院即將召开,变得热闹非凡,所有的读书人都在兴奋的传播著这条消息。
“天下的贤者將会匯聚京城,他们將会一起商量如何治理大明江山,旱灾会得到证据,贼寇会被平定,圣天子拱垂而治,眾正盈朝,天下必定会步入太平的盛世。”书生说的激动。
京师的百姓也听的热闹非凡,一个个嚮往不已,大明乱了这么多年,天灾人祸不断,
甚至连贼寇都打到京城底下了。
皇城根的百姓也缺乏安全感,京师的消息是最灵通的,其他地方的百姓很难知道一府之外的坏消息,只要自己家乡太平无事,他们就会认为天下是太平无事的。
但京城却不同,两京十三省的消息都会传到京城来,这里的百姓更加了解大明的情况,辽东现在被女真人占了,关中又被大同社占了,中原,山西,山东都在闹旱灾,蝗灾,大明的中都凤阳府都被贼蔻攻占了。
而且旱灾也影响到京师百姓的安稳,粮食的价格涨了三倍,柴米油盐这些生活用品价格也在涨,城中的乞弓变得更多,城外到处都是流民,这天下的局势怎么看都像大明朝快完了这节奏。
哪怕是这些平头百姓都知道大明必须要改变了,他们听著读书人说,只要建立了资政院,让天下有才能的人来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天下就会再次太平无事。
大家听这话也觉得有理,大明朝这些年这么衰败,不就是因为奸臣太多了,当年的9000岁,大权独揽,气焰囂张,不知道害了多少忠臣良將。
好在有当今天子拨乱反正,狠狠的杀了一批奸臣,至於后面为什么朝廷还没起色?
这些秀才公马上解释道:“朝中有奸臣,阉党还没有全部除乾净。但现在不同了,这么多贤者来朝那些奸臣將无所遁形。
1
杨嗣昌听了听这些討论,摇著头离开了,天下之事哪有这么好解决的,那些贤臣不拿出钱来,大明的局势照样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