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大明的婆罗门
在如何应对襄阳城的难题上,眾人愁眉不展,就在所有人都没有办法的时候。陈子昂突然眼晴一亮,脑海中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办法。他站起身来,激动地说道:“兄弟们,咱们虽然没办法大规模入侵襄阳城,但咱们大同社最擅长的是什么?就是组织农户啊!
想当初,咱们社里十几个读书人,不也在一年內就组建了上万人的抗旱会吗?现在咱们有枪、有炮、有人,只要少量大同社员过江,襄阳有的是农户。咱们把襄阳的农户组织起来,进可以攻克襄阳府,退也能以此为要挟,让湖广的土绅卖咱们粮食。”
眾人听了先是一愣,隨即眼晴都亮了起来。经过一番討论,陈子昂的意见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
翌日,高大壮神情严肃地召集了最精锐的一个连。他看著连长李国栋和连监军万杰,郑重地说道:“你们就是南下的先遣队了,这次的任务非常艰巨。你们要组织襄阳府的农户,给襄阳守军施加压力,为我们和他们的谈判爭取本钱。”
李国栋挺直了身子,严肃地问道:“將军,要是我们能战胜明军,我们可以攻克襄阳城吗?”
高大壮笑著用拳头锤了他一下,说道:“你如果能做到,我向都督为你请功!”
李国栋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大声说道:“保证完成任务!”
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1月17日,山东曲阜。
这座古老的城市,是儒家文明的象徵之地。圣人族裔的孔家,累世公卿、书香贵族,宛如一棵歷经千年风雨的参天大树,得到了歷朝歷代统治者的优容。任凭天下如何改朝换代、烽火狼烟、生灵涂炭,儒门圣人的牌坊始终屹立不倒。
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算起,孔家的荣华富贵已经延续了近两千年。在孔家子弟眼中,他们的荣华富贵是理所应当的事,並且这份荣华富贵还会传承千世万世。
他们看不起其他家族,什么所谓的千年世家,敢和他们孔家比歷史?真正富裕起来也不过就是几百年,甚至连朱家皇室在他们眼里都不算什么。孔家子弟曾说过:“天下人家有三,孔家、张家、朱家。”皇家也不过是勉强在几百年內和他们家平起平坐。
当代孔家家族族长是孔胤植。歷史上,他非常识时务,清兵入关、闯王兵败后,他写了《初进表文》,称顺治皇帝“圣帝山河与日月交辉,国祚同乾坤並永”。
然而,大同社这次来到曲阜,却没有享受到满清那样的待遇。在孔胤植看来,大同社虽然在各地清洗地主士绅,但他们终究是读书人结社造反。虽然读书人造反虽不算独一份,也很少见,尤其是像大同社如此成功的。不过,只要是读书人,就是圣人门徒,就是他孔家的门徒。他要摆出孔家千年世家的“贵族范儿”。
李信几次想要拜访孔胤植,都吃了闭门羹。毕竟现在大同军还没有得天下,
朝廷在江南还有半壁江山,甚至连京城都没有攻克。
天下大势尚未明朗。孔胤植担心见了李信,偏偏大同社其兴也勃,其亡也乎,突然衰败了,那他岂不是脸面无光,被天下人视为“两姓家奴”,所以面对李信的拜访,他称病不见,紧闭大门,只开了侧门丁,派了一个老僕来打发李信。
李信心中虽有怒气,但也只能暂时压抑。他打算先处理曲阜其他地主士绅的问题,再想办法在不引起太大影响的情况下让孔家交出土地。
然而李信很快就发现,孔家在曲阜就像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曲阜根本没有其他土绅大族的生存空间,他处理任何事情都绕不开孔家。
李信想要在曲阜分地,但却发现这里大部分的土地都是孔家的,少数几家地主士绅也是孔家的分支旁亲。
他想要按照大同社的制度组织百姓来告大户的状,结果来告状的却是一群世世代代为曲阜孔府承担差役、向其纳责的佃户,他们控告最多的却是孔府。
这些佃户们七嘴八舌地诉说著孔家的恶行。在曲阜佃由,他们不但要交地租,要服朝廷的役,还要服孔家的役,孔家人让他们做事不给钱就算了,还要让他们补贴孔府这是他们最不能忍受的。
孔家就像曲阜百姓的君主,当地百姓要免费为孔家巡山、养猪、养家禽、种菜,还要免费为孔家烧炭、酿酒、开成衣店,总之衣食住行,无所不包。而且这一切都是免费的,甚至连材料费用都要自己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