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所以整个三月,有大量读书人渡过长江前往北方学习大同社的革命理念。一些行动力强的人则像刚刚那个读书人一样,在光天化日之下宣传非君的理念,想要吸引更多志同道合之人。

这段时间的江南,受到大同社影响,各种思想激烈碰撞。年轻的读书人组建了各种学社,各自宣传自己的理念,整个江南呈现出一种混乱但又充满活力的景象。而传统的三纲五常、君臣大义在这些思想的衝击下,已然摇摇欲坠。年轻的读书人对这些腐朽的理念充满了厌恶。

江南年轻读书人思想的混乱让南明高层和大族士绅惶恐无比。他们越发严厉地镇压这些非君思想,以至於江南的锦衣卫都开始恢復朱元璋时期的风采了。现在的金陵城,你根本不知道谁是锦衣卫的密探,只要有非君言论,第二日必然会被抓走。

比起思维活跃的年轻读书人,江南地主士绅更加务实,对没收他们土地財產的徐晨没有一点好感。在他们看来,徐晨比皇权更加可怕。大明的天子最多只是向他们要一点钱,而徐晨可是实实在在要他们全部的家產和命,所以这些士绅联合起来一起压制江南的混乱思潮。

这让高登觉得江南已经不安全了,开始有了回自己家乡的想法,不久前,高登和罗伟联繫上了,才知道罗伟现在已经是扬州知州。让他惊讶的是,在罗伟的带动下,北方重民社重新发展起来,有了上千社员,遍布在整个北方的官场和民间。罗伟邀请高登回到中原继续重民社的理想。

只是高登的想法和贺涵差不多,当初他狼狈出逃到关中,现在又重新回去,总觉得面子上过不去。

但现在看看南明朝廷,根本没有吸取一点教训。士兵没有好好训练,朝廷內部的斗爭反而保留了下来,税收也没抓起来,秩序也没维护好,说是一盘散沙都不为过。

这样的朝廷怎么可能斗得过万眾一心的大同社。他即便不回家乡,要不了几年,大同社也会打进江南。高登望著远方,心中陷入了沉思,不知道自己的未来究竟该何去何从。

4月15日,高登像往常一样编撰文章。

“高先生,我们將军有请您。”一个神机营的士兵恭敬地行礼说道。

在南方政治態势越发紧张的当下,高登的重民报社还能在这风雨飘摇中继续经营下去,全仰仗李轩的庇护。否则,那些锦衣卫可不会像之前那样只是简单地收缴书籍、限制报导,而是会让报社陷入万劫不復之地。

高登跟著这个士兵前往南京的皇宫。一路上,皇宫的宏伟建筑在他眼前一一掠过,但他此时无心欣赏,心中满是对此次被召见的疑惑。

当士兵带著他走进一个宫殿时,他不禁吃了一惊。只见宫殿內朝廷的阁老、六部尚书,以及南方各行省的资政们都齐聚在此,而在外围站的则是张傅,张彩等学社魁首,江南名士。

南明朝廷新的首辅侯恂询问道:“朝廷如今有20万乡勇,难道还不足以抵抗大同社吗?”

李轩无奈摇头道:“这20万乌合之眾,根本打不过大同军的一个师。”他的话语如同一记重锤,打破了眾人心中那一丝侥倖的幻想。

侯恂看向祖大寿,但祖大寿也摇头,显然他是认可李轩的说法。

次辅文震孟皱了皱眉头,不甘心地接著询问道:“朝廷加大对他们的训练和投入,提升他们的战斗力,能不能行?”

李轩苦笑著摇了摇头,解释道:“没用的。练兵,先练將。乡勇的统帅就不行,是不可能练出精兵的。打了一个月时间,居然没有一个士兵是因为枪伤而死,如此差的战斗力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过。”

黄道周听了这话,脸上露出一丝尷尬,因为他知道李轩所说的那些兵就是自己家乡的乡勇。他微微低下头,沉默不语,心中五味杂陈。

李轩接著说道:“而且我们也没多少时间了。现在大同社已经平定了北方,按照他们的习惯,秋收之后有足够的粮草,就会徵调军队发动战爭。现在已经是4月,我们最多只有半年时间。而这半年时间,朝廷没办法组建水师,也没办法练出精兵。”

这一番话如同冷水浇头,让现场的气氛瞬间沉默下来。眾人纷纷陷入沉思,回忆起大同军以往发动进攻的时间,的確如李轩所说,都是在秋收之后发动战爭,想到只有半年的时间来应对即將到来的危机,每个人的心中都涌起一阵惶恐。

就在这时,钱谦益清了清嗓子站起来说道:“为今之计,硬抗必败无疑,只能和大同社议和,为朝廷爭取练兵时间。”

黄道周立刻站起身来,满脸不赞同地说道:“我等见过徐晨,这是个意志坚定之人,他根本不会因为我们议和而改变他的想法。反而是我们不断向大同社求和,暴露我等虚弱不说,还影响军心士气。要是下面的士兵知道我们不断求和,他们会怎么看,还会有杀敌之心吗?不会的。所以议和之举,不但不能为朝廷爭取时间,反而削弱我军战斗力,影响军心士气。某以为以后议事都不可有议和之举,违者严厉处罚。”

刘宗周也站起身来,大声说道:“没错,只有我们坚定战意,下面的士兵才能敢战。往后再有说议和的,皆是想要投降大同社之辈,我等共诛之。”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