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恂道:“凌云无需客气。”
而后他让一个侍从给高登搬了一个椅子,让他坐下开口道:“此次老夫找凌云过来,主要就是因为你们重名社和大同社是同时建立的,又是同乡,你们对大同社可谓是知根知底,老夫想请凌云帮助朝廷找到对付大同社的方法。”
高登马上拒绝道:“首辅高看某了,我们重民社和大同社比起来,可谓是天差地別,某和徐晨比起来更是云泥之別。”
开玩笑,让他找到对付大同社的方法,这怎么可能,如果真能办得到,他也不可能躲在江南来。
面对高登的拒绝侯恂却面色和蔼道:“但凌云你对大同社的了解肯定在老夫等人之上,把你了解大同社的情况说出来,说不定对朝廷有益。”
高登继续拒绝道:“朝廷有锦衣卫侦察情报,某知道的,想必各位阁老和將军都知道了,某就不献丑了。”
文震孟皱眉头道:“难道凌云还在怪罪我等当初和贺函的爭斗,所以不愿意出力。”
“当初的是是非非,本官不愿意多谈,但贺函却是一直忠於天子,你愿意看到朝廷就这样被大同社击败,让天子再次被抓,和先帝一起被大同社关押。”
李轩著急道:“凌云你即便是看在天子的份上,也帮忙出个主意吧。”
高登看了四周的人一圈,有期待的看著他的,也有玩味看著他的,他真什么都不说,只怕很难走的出皇宫。
高登无奈道:“就某了解大同社的情况来,徐晨不把北方的秩序理顺,他是不会马上进攻江南的,朝廷应当有一两年的时间。
但如果朝廷想要更多的时间练兵练將,或许可以派一些水利大臣去北方,学习当年战国时期韩国用郑国渠疲秦之策。”
在场的人都是饱读诗书之辈,韩国疲秦之策他们自然也知道。
侯恂皱眉头道:“面对统一天下的大好时机,徐晨会放弃?”
高登道:“当年大同社起事,他没有选择进攻更加肥沃的关中,而是选择攻打遍布堡垒的榆林镇,而后闪击进攻河套地区,就是因为河套可以开拓出上千万亩的良田,能够賑济关中的百姓,现在在大同社的开拓下,河套地区已经有上千万亩良田,每年可以向关中输入几百万石的粮食,只要北方的百姓还有饿死的危机,徐晨不会马上出兵江南的。”
“如果有个水利设施能够大幅度的提升北方的粮食產能,解决北方连年乾旱造成的粮食危机,徐晨肯定会先修水利设施,再想办法进攻江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