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后他神情严肃地说道:“现在北方已经是我们大同社统治之下,如果还出现大明时期各种灾害让百姓流离失所,我们又有什么脸面说自己在建设新天下。”
刘永马上站起身来,坚定地说道:“某这就让下面的人组织起来,一定不让孟津之事发生在京城。”
翌日,徐晨带著第二师士兵南下中原,准备救助灾民。
大同八年(公元 1632年)6月 22日。
河南府孟津,原本浑浊的黄河水如同一头愤怒的猛兽汹涌奔腾,但破口之后,此刻也显得异常的平静。几艘乌篷小船在这这洪峰造成的水面中艰难地划动著,船上的士兵们眼神专注仔细,只要看到水面上有漂浮的物体,他们便立刻奋力划过去。靠近后,小心翼翼地捞起那些不幸遇难者的尸体,然后迅速划向岸边,准备进行火化处理。没办法,如今河南行省还在遭受鼠疫的肆虐,为了防止瘟疫进一步蔓延,只能採取这样的措施。
大同军连长王庆回想起黄河决堤时的场景,心中仍充满恐惧。那滔天的洪水如同一堵巨大的水墙,迅猛地冲了过来,所到之处,房屋瞬间被摧毁,就像纸糊的玩具一般脆弱;粗壮的大树也被连根拔除,仿佛脆弱的小草。百姓们根本来不及躲避,只能眼睁睁地看著家园被洪水吞噬。这样的场景,在他的家乡米脂是从未见过的。
逃出性命的百姓们被困在一个个孤立的山头上,他们望著周围一片汪洋的洪水,眼中充满了绝望和无助。
第三师师长高大壮在得知黄河决堤之后,没等元首府下令,就亲自带领士兵们展开了救援行动。
他们用小船和简易的木筏,一次次地穿梭在洪水中,將被困的百姓转移到更高、更安全的地方。这样的救灾行动一连持续了十来天,能救助的百姓都已经救完了,如今水面上已经很难再看到活著的百姓。
当然,第三师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决堤后的最初几天,暴雨还没有停歇,狂风裹挟著暴雨,如利箭般打在士兵们的身上。但他们没有丝毫退缩,毅然冒著风雨救人。在一次十余日的救助行动中,第三师就有 60多名士兵不幸落水牺牲。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一万六千余名百姓的生机。
到了今天,第三师的士兵们已经连续救灾 12天了。每个士兵都已经精疲力尽,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和憔悴。由於过度劳累,士兵们溺水的情况也呈现出增加的態势。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徐晨带领第二师士兵来到了灾区。他看到满脸疲惫、眼神中却依然透露出坚毅的高大壮,以及陈子昂、刘亚熊等人,心中满是感动和心疼。他走上前去,轻声说道:“这里交给我了,你们好好休息吧。”
高大壮看到徐晨,勉强挤出一丝笑容,然后身体一软,当即昏睡了过去。他实在是太累了,这十几天的救灾行动,让他的身体和精神都达到了极限。
徐晨接管了高大壮的指挥部后,仔细查看了救灾的情况。他发现高大壮这十天的救灾工作卓有成效。大部分灾民被迁移到其他府县安置,被成功救出的灾民被安置在安全的高地,黄河大堤的破口也被他们用草袋堵上了。
可以说高大壮在黄河决堤后,马上展开救援行动,拯救了无数百姓的性命。
但现在仍然面临著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要把灾区的积水排出去,还要清理黄河衝过来的大量沙土和淤泥。如果抓紧时间,还可以种一季红薯,这样能让百姓们勉强有粮食吃。所以,哪怕缺口已经堵住了,后续的事务依旧非常繁重。
与此同时,江淮等地粮食来到灾区,关中的粮食,各种铁器,帐篷等救灾物资,通过轨道马车,快速的运到洛阳城发放到灾区。看到这些粮食和救灾的物资,惊魂未定的灾民想安定下来,
徐晨迅速动员灾区的百姓,將他们组织起来进行抗灾自救。他给青壮百姓发放各种铁锹等工具,让他们参与到排水和清理淤泥的工作中;而老弱百姓则被安排到后方处理后勤事务。在徐晨的指挥下,灾区的百姓被快速分成万人大队,而后又细分出千人中队和百人小队。大家分工明確,有条不紊地投入到救灾工作中。
接下来眾人齐心协力,费了三天时间挖掘出好十几条排水河道。关中调拨的 200台蒸汽抽水机也抵达了灾区。这些机器成为了救灾的利器,它们日夜不停地运转著,將灾区的洪水快速抽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