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想了想,觉得冯銓说得有道理,便说道:“岳丈说的有道理,某这就上书让元首封某一个官职好管理朝鲜国。”
其实,张献忠內心还有自己的想法没有说出来。自从来到朝鲜后,他受到朝鲜百姓的热烈欢迎,又有几千忠心的部下,上百万税金、几百万石粮食他说分就分,这种掌控一切的感觉让他升起一种“大丈夫当如此”的豪情壮志。
大同社內各种规则束缚的副参谋长他有的看不上了,他有一种想要留在朝鲜的想法。
大同八年(公元 1632年)10月 18日,河南行省,孟津。
“嘟嘟,嘟嘟,嘟嘟。”一阵独特的声响打破了孟津的寧静,一辆看似玩具般的轨道小火车,拖著两节车厢的货物,缓缓驶入孟津县的一个车站。
经过李自成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关中到洛阳的轨道马车线路终於连通,而后向北延展了百里,抵达孟津。
从此,关中的救灾物资可以通过轨道马车一路直达灾区,路上消耗节省了九成。这一成果极大地改善了救灾物资的运输效率,为灾区百姓充沛的物资。
而这辆轨道小火车则是朱九的最新杰作,有点像后世儿童玩的那种小火车,马力小,行进慢。
当徐晨看到它时,神情异常激动。儘管现在它只能拉两节车厢,装载几万斤的货物,行驶速度也不快,但徐晨知道铁路和火车终將连通整个世界,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如果这个世界真有龙脉的话,铁路就是这个世界的龙脉。
李自成却满脸不满地对徐晨说道:“都督,这种叫火车的东西,跑的慢还容易拋锚,经常堵住轨道。您还是让它在別的地方实验吧,现在的轨道运输量太大了,它老是堵在轨道上拋锚,太耽搁事情了。”
李自成並非后人,无法预见火车未来的辉煌。在他眼中,这火车就像个上了年纪的大爷,行动迟缓,装载量虽然大,但还需要几十个人伺候才能开动。这一路从长安出发,火车拋锚了十几次,把轨道堵得水泄不通,让他气得直想揍人。
如今,大同社哪个部门最忙碌?无疑是轨道部。
李自成和他的团队不仅要快速铺设轨道,遇山开山,遇水搭桥,把关中的各种货物运输到中原的各个灾区。隨著轨道联通的府县越来越多,轨道马车也日益增加。
商人也发现了轨道的好处,原本他们需要上百人,几十辆马车运的货物,上了轨道马车,只需要十辆,运输的人手也降低了几倍,关键是运输的时间还减少到原本的三分之一,这一下减少了货物运输成本的九成。
这段时间关中的粮食,羊毛,布,各种铁器,器械都通过轨道快速的运输到中原腹地,隨著中原賑灾如此顺利,轨道功不可没。
现在关中各地都流传著一句话,轨道一通黄金万两,关中各府县,中原山东直隶,来自於江淮地区的官员都在向元首府申请,请轨道司在当地修建轨道。
只可惜轨道司人手有限,没办法满足这些需求,只能优先修筑关中通向中原的轨道,一方面是因为关中有大量的粮食和货物需要运输到中原賑灾,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段道路最好铺轨道,最容易產生经济效益。
李自成一方面要平衡民间货物运输和大同社货物运输的需求,另一方面还要制定轨道运输的標准,在轨道附近的县城建设车站、货物运输仓库,招募工作人员。建设、维护木轨、每县的车站模式、货物运输比例等多项任务,现在轨道部及其下属的工作人数量高达十几万,是整个大同社最庞大的一个机,滔天的政务量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可以说他是大同社几个部门中最忙碌的人。
在他忙得连睡觉时间都没有的时候,轨道上却有这么个“大玩具”时不时地堵塞交通,怎能不让他恼火?
徐晨微笑著安慰李自成道:“对待新事物要宽容一点,婴儿最开始也是什么用都没有,但最终他会成长为一个有为的青年,这火车也是一样。”
徐晨对李自成很满意,他是一个优秀的执行者,布置下去的任务,他会脚踏实地的去做,而不会去想什么走捷径,抄弯路,这点对个人来说可能就会得到一个老实人的评价,但对於做事而言,交代他的事他会老老实实的完成,非常让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