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344章 ,改造农村与天灾不断

戏曲的悠扬唱腔渐渐消散在夜空中,夜已深沉。王兴热情地安排戏曲团成员居住在两间教室当中。

大家將学生的课桌往旁边一摆,腾出了足够的空间。戏曲团成员们早有准备,他们带来了凉蓆、被褥,甚至还有蚊帐,不一会儿,就把临时的住处收拾得井井有条。

黄宗羲他们在人群中找到了戏剧团团长宋建华,一番閒聊之后,惊讶地发现眼前这个年轻有为的班主,竟然是大同社的团级军官。不过,他们的主要职能並非作战,而是进行舆论宣传和教化百姓。

宋建华自豪道:“不要看我们戏曲团不拿枪,但依旧是军功卓著的团体,前年中原大战,经过戏曲团引导,不战而降的城池有5座,不费一兵一卒能攻占城池,那也就是戏文当中那些说客能做到。”

而后他得意的看著自己的肩章道:“没有军功,你以为俺这团长是咋来的?”

任大任钦佩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宋团长厉害。”

这一发反而让宋建华有点不好意思了,而后经过深入的聊天,他们知道戏曲团的工作十分辛苦,成员们有一半的时间都奔波在各个乡村之间,宣传卫生知识、农业知识,进行政治动员。他们爬山涉水,不辞辛劳,为的是让更多的百姓了解新的知识和大同的理念,改变农户的生活习惯。

黄宗羲听完有点惊愕,他本以为大同社不兴圣人的教化之道,现在看来他们有属於自己的教化之法。

黄宗羲原本以为金圣叹会在王家村待一天后就离开,可没想到他打算以王家村为范例,深入了解这里的夏收和秋收情况,看看在这大旱之年,王家村收穫的粮食能否让村民填饱肚子。无奈之下,黄宗羲他们也只能留下来。

几日的相处下来,他们看到了一套与大明截然不同的管理制度。虽然此时正值农閒时期,但小小的王家村却一片忙碌景象,尤其是新乡抗旱会长王兴,那更是一刻不得停歇,不是宣传卫生知识,就是宣传安全知识,比起大明对乡村几乎不管理,只有在徵税的时候才会出身影,现在的大同社,几乎每隔几天就会下一道政令,一个小小的抗旱会长居然比大明的县令都要忙碌。

这天农户们上午浇完田地的水后,就会被抗旱会会长王兴拉到蒙学当中学习文字。

王兴解释道,这是元首府发布的政令,爭取在5年內让北方所有百姓学会上千个常用文字。然而,村民们普遍对学习存在抗拒心理,要王兴连拉带劝才肯去学校,即便如此,他们还是牢骚满腹。

“会长,俺都一把年纪了,学会文字有什么用?”一位上了年纪的农户皱著眉头,满脸不情愿地说道。

王兴耐心地劝说:“元首他老人家体谅你学文字的难处,专门弄了简化字给大家学,笔画已经少了很多,学起来也更简单。”

他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元首日理万机,即便这样还关心你们的学习情况,专门给你们弄了一些好学的文字,你们要是不学习,对得起元首他老人家的良苦用心吗?”

听到元首都如此关心他们,村民们的牢骚话才稍微少了一些,对於救了自己全家性命的元首,他们还是很尊重的。

这时,孙夫子抱著一迭厚厚的报纸走进教室,课堂內终於安静了下来。孙夫子坐在讲台上,把报纸摊开,清了清嗓子读道:“现在开始读报,大同九年,5月12日,元首巡查洛阳钢铁厂,並且亲手完成了高炉的点火仪式。元首亲切慰问了钢铁厂领导、技术大匠,並发表讲话道,钢铁是一个国家的脊樑……”

报纸上的信息对村民们有著很大的吸引力,让身处农村的他们希望了解外面发生的事情。尤其是年轻人,对城市里的新鲜事儿更是充满了嚮往,现在的农村虽然分了地点,但因为水灾,旱灾不断,即便是分了地,大部分农户还是很难吃饱肚子的。

但城市当中的工匠却不一样,他们有粮本,能吃饱饭不说,做的差事收入也极高,他们忙活一年下来都未必能赚到3两银子,但这些却是他们一个月的工钱,更不要说城市当中还有戏班,说书先生,茶馆,市集各种好吃的,好玩的,比起农村枯燥烦闷的生活,青年们还是更嚮往城市当中的生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