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本来皇太极是打算自己领兵去安乐州方向,拉长大同军的战线,逼得大同军主动撤退,而后想办法求和。
因为在皇太极看来,徐晨和他是一类人,他想做中原的皇帝,所以学习汉人制度,保护汉民利益。
徐晨则想做天可汗。大同军地处关中一地的时候,就染指大漠,而且野心极大,哪怕是击败了林丹汗,俘虏了林丹汗的部眾,但也没像大明那样把他们贬为俘虏,而是优待林丹汗的家眷,也平等对待蒙古牧民,建立定居点,让大漠牧民归心,派遣官员管理牧民,这举动让女真人断了一臂。
在皇太极看来自然是徐晨想要做李世民一样的天可汗,即便徐晨只是当元首,但元首在皇太极看来不过是换了名字的皇帝,徐晨依旧掌握著大同社的军政大权。
徐晨这样包容的举动对女真人是好事,大同军想要收復辽东,那个时候即便是女真人战败了,大不了臣服在徐晨的麾下,也能享受蒙古人的待遇。
说句实在话,这对普通的女真人来说並不算是太差的生活,要不然金国的蒙古人也不会纷纷投靠大同社了。
但如果盛京都是莽古尔泰这样的莽夫,在盛京屠杀汉民,双方就真成了不死不休的死敌了。他为了防止这种极端的事情出现,只能留在盛京。
而且皇太极的政治素养告诉他,统战价值都是打出来的,蒙古人有阔气的祖先,有广大的大漠,这些都是蒙古人的优待价值。
而女真人地盘不如蒙古人大,人口不如蒙古人多,想要有优待就必须显示出武力了。
如果女真人能在盛京给大同军造成重大的伤亡,大同军就不会越过盛京继续追杀女真人的残部,甚至还有可能招抚他们,毕竟盛京已经是辽东唯一有价值的城池了,再北就是蛮荒之地了。
辽东再重要也重要不过江南,在江南没有统一之前,皇太极也不认为徐晨会不断地把兵力和资源投入到辽东这块蛮荒之地。
大同九年(公元1633年)十二月七日。
盛京皇宫內,气氛肃穆而庄重。皇太极高坐在崇政殿的宝座之上,目光扫视著殿下的群臣。今日,他要宣布一项重要的决定。
“朕今日升安乐州为陪都。”皇太极的声音洪亮而沉稳,在大殿中迴荡。八旗旗主和贝勒王爷们倒也不惊讶,大家都知道,陪都的设立,这是金国的后路。
“著多尔袞为陪都將军,统领正白旗、镶白旗两旗兵马即刻前往安乐州。”皇太极的目光落在了多尔袞身上,多尔袞算是女真人当中政治素养最高的人,希望他能为女真人保留火种。
多尔袞心中一震,他没想到任命会这么快。他迅速整理了思绪,上前一步,单膝跪地,抱拳说道:“臣弟领旨!”
而坐在一旁的代善则压抑怒火了,陪都设想是他提出来的却没想到被多尔袞摘桃子了。
豪格也是满脸不服气,陪都將军也就算了,关键是皇太极把多尔袞定为金国下一任继承人,他才是皇长子。
十二月十日,多尔袞开始著手准备出征事宜。他亲自到正白旗和镶黄旗的营地,检查士兵们的装备和物资。同时,他也安排好了几万家眷的隨行事宜,確保他们的安全和生活。
十二月十七日,寒风凛冽,多尔袞带领著两旗士兵和几万家眷抵达安乐州,多尔袞下令大军进驻安乐,安营扎寨。他亲自巡视营地,查看士兵们的住宿和饮食情况,安抚著士兵和家眷们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