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杜麟征压抑道:“三年时间,朝廷连个三成五的地租都推行不下去,到现在税金还是不能足额徵收,朝廷还是三空四秋。

但大同社可没閒著,人家在扛住两次旱灾蝗灾的情况下,黄河大坝都快修通了。对比一下大同社的进度,你还觉得天如兄激进?再这样慢吞吞下去,大同军打进江南,朝廷只怕都没什么变化。”

周立勛无言以对,是啊,以前朝廷可以缓慢行事,天下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动。但现在多了一个大同社,他们可不会等著朝廷改变。他会把朝廷的官员,士绅,地方大族横扫一空,再来施展他们的政策,在大同社的压迫下,已经容不得他们缓慢了,更容不得他们不进行改变。

他们通过大同报了解北方的情况,黄河大堤已经修完一大半了,黄河改造工程也就这两年完成了。如此宏大的工程完成之后,大同社內部再也没有牵制他们精力的事情了。徐晨带领大同军南下江南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大同社给他们带来的压力让所有人都沉默了。

大同十年(公元1634年)十月十三日,金陵城,西南城区,贫民坊。

一个穿著陈旧长衫,但清洗的却异常乾净书生,走在贫民坊的街道上,他的画风与脏乱差的贫民窟格格不入。

他看到四周的百姓看到既没有害怕,也没有嫌。而是热情的和当地的百姓打招呼,百姓们也是热情的回应。

“李大夫,这是俺打的一些鱼,不值几个钱,您就拿过去尝尝鲜。”一个渔夫笑著把自己手中的鱼递给李大夫。

李大夫笑道:“你就靠著这些鱼养活家小,我怎么能白拿。”说完他拿出一小吊钱,交给了这个渔夫。

但渔夫不收道:“上次俺得了风寒,要不是您的药,只怕俺的小命都没了,药钱您都没收,俺怎么好意思收您的鱼钱?”

李大夫笑道:“还是收下,你打条鱼也不容易。”任凭渔夫如何挣扎,他还是坚决的把钱交到渔夫的手中。

这位姓李的大夫一路穿街走向,来到一个极其破败的稻草窝棚前面。

一个灰头土脸的妇女看到他惊喜道:“李大夫,您来啦。”

李大夫把自己手中的鱼交给那个妇女道:“你夫君伤势很重,急需要营养补充,把这条鱼燉了。”

说完他也不嫌弃这窝棚的脏乱差,走进去,昏暗的窝棚內,一个断了手臂的青壮昏睡的躺在上面,他就是引发这次骚乱的断手的工匠赵旭。

李大夫从自己的医药箱当中,拿出一只水银温度计,夹在那个青壮没有受伤的手臂下。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