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这可是天朝老祖宗,几千年遗留下来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只可惜这些遗产,都被后世的败家子给败光了。现在大同社就要接收这份财产。

大同历十三年(公元1637年)5月25日,云南,昆明。

与金陵的欢腾形成鲜明对比,偏安一隅的南明小朝廷气氛日益压抑。广东全境易主,广西大半沦陷,贵州半壁江山已失,如今南明实际控制区仅剩云南全省与半个贵州。

隆武帝朱常瀛如惊弓之鸟,整日吵嚷着要继续南逃,但这次连沐天波都不支持他了。云南是沐府根基,世代镇守之地,岂能轻弃?且若云南再失,大明将真正无立锥之地。

他甚至激烈的对隆武道:“大明已无南巡之地。”

沐天波、杜麟征、祖泽润三人对坐厅中,面色凝重。

原内阁首辅张镜心被俘,王伉被擒,林蛰战死桂林,王成仍在贵州山区苦苦支撑,南明朝廷已近乎瘫痪。

南明新一届的内阁基本上土崩瓦解了,主持大局的就剩下他们三人了。

沐天波强打精神道:“局势虽危,尚有一线生机。大同军贪功冒进,急于在西南推行改土归流,已激起各地土司反抗,短期内难以进图云南。

且据探报,大同军因水土不服,病倒者上万,加之战损,伤亡已逾两万。当年蒙古铁骑亦折戟西南雨林,大同军恐难例外。”

杜麟征摇头反驳:“国公爷,大同社已吸取大元教训,改从中原调兵为就地征募,训练西南本土士兵以适应气候。依此趋势,待其平定土司之乱,必挥师云南,最多两三年光阴。届时天子真无处可逃了。”

祖泽润面色阴沉地带来一个更坏的消息:“大同社攻占吕宋,舰队威震南洋,诸藩国皆畏其兵锋,已不敢再支援我朝。安南撤兵,东吁允诺的援军与粮草亦断,朝廷外援尽绝。”

沐天波愕然:“内乱未平,徐晨竟已远征海外?”

杜麟征苦笑:“徐晨根本未将我等放在眼里,其志已在逐鹿四海。”

这话刺痛了沐天波的自尊。沐家世受皇恩,镇守云南二百年,如今竟被如此轻视。

祖泽润眼中闪过一丝锐光:“朝廷时间不多,困守云南唯死路一条。唯有打出去,才有一线生机。”

“打出去?”沐天波疑惑道。

“云南虽僻,仍是华夏旧疆,徐晨志在必得。然天下之大,非尽属中华。我等若取他地,大同社未必会劳师远征。

毕竟云南已极边远,南中之地更属蛮荒。徐晨即便欲效汉唐霸业,重心亦在西域、南洋,而非西南瘴疠之区。”祖泽润分析道,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上,“故我等生路,在此——东吁!”

沐天波大惊:“东吁?其国虽非恭顺,然近年亦曾输粮助我,无故兴兵,岂非不义?且舍大同在侧,攻东吁,岂不是舍本逐末?”

祖泽润冷笑:“与大同硬拼,徒耗精锐,绝无胜算。东吁蛮夷,癣疥之疾耳!我大军虽不敌大同军,破此蛮邦易如反掌!”

他声音转厉:“况东吁岂是恭顺之藩?万历年间,其军屡犯我云南边陲,曾攻至顺宁!万历十一年虽被邓子龙将军击退,然十三年后又卷土重来,强占孟养、林邦等原属大明之地!黔国公,沐家世镇云南,此等旧恨,岂能忘怀?”

祖泽润目光扫过沐天波与杜麟征,压低声音:“大同社最讲规矩,徐晨更是喜欢站在道德的高地,这既是他们强大之处,但也是他们的软肋。

我等以‘收复华夏故土’为名征伐东吁,不仅师出有名,更可据其地延续明祚。届时即便徐晨,碍于‘收复失地’之大义名分,亦不好再加追击。此乃一石二鸟之计!”

厅中一时寂静,唯有地图上昆明的标记与远方东吁的疆域,在烛光下默默对峙。沐天波凝视着地图,目光由困惑渐趋锐利。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