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426章 ,重塑东方秩序,日本人的反应无足轻重

大同历十三年(公元1637年)10月15日,林邦。

东吁北部荒原,战鼓声如同雷鸣般滚过旷野,震得空气都在颤抖。

东吁国王他隆王亲率三万大军,与南明军队在辽阔的荒原上遥遥对峙。两支军队相隔三里,各自整理队形,肃杀之气弥漫在燥热的空气中。

他隆王站立在战象背上的华丽舆轿中,眯着眼睛眺望远处的明军阵营。这位东吁王朝的统治者年近五旬,面容刚毅,额头上深深的皱纹刻满了多年征战的沧桑。他身披金色战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陛下,明军阵列整齐,看来不可小觑。“身旁的老将军梭温低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忧虑。

他隆王冷哼一声:“丧家之犬罢了。大明江山已失,这些残兵败将还能掀起什么风浪?“

但他的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明军那严整的阵型,内心深处隐隐感到不安。同时他也觉得南明君臣有病,你国家都灭亡了,不想办法对抗大同,来打东吁吁,还用的是几十年前的借口,如此主次不分,难怪大明要灭亡了。

与此同时,明军阵营中,参将杜恒宇策马来到中军,向主帅杜麟征请命。

“大帅,末将请命出击!“杜恒宇声音洪亮,年轻的面庞上写满了坚定。

杜麟征端坐马上,面色凝重如铁,他看着远方东吁军的阵列,缓缓点头:“此战关系大明国运,许胜不许败。让东吁蛮夷见识见识,何谓真正的大明雄师!“

杜麟征决定派出手中最精锐的几社军出战。这场大战对南明朝廷来说太过于重要了,再次失败了,南明就彻底没希望了。

“遵命!“杜恒宇得令后,调转马头,面向麾下将士。他深吸一口气,高声喊道:“兄弟们!随我杀敌!“

“杀敌!杀敌!杀敌!“数千将士齐声呐喊,声震四野,士气高昂如虹。

几社军的特殊之处在于其军官体系,都是有一定功名的读书人。这支部队最初在江南组建时,那些娇生惯养的读书人很少能忍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军官最高只到百户。但随着国势日危,大量士子逃难至云南,经历了家破人亡的惨痛,再娇气的文人也不敢轻视武备。

如今这支部队的军官已普及至总旗,部分精锐连小旗官都是读书人出身。国破家亡的惨痛洗去了他们的书生气,让他们明白在这个乱世中,手中的刀枪才是最可靠的依靠。

这些文人出身的军官不仅识字能读兵书,更有着普通士兵难以企及的忠君爱国之心,或者是说现实已经逼迫的他们不得不忠君爱国了。

“咚!咚!咚!“战鼓有节奏地敲响,五千几社军士兵以千人为单位,排成五道整齐的战线,如海浪般向东吁军推进。鼓点控制着行进节奏,这是标准的排队枪毙战术。

士兵们踏着整齐的步伐,长枪如林,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这套战术面对大同军的新式定装步枪已显落后,大明的军队敢排这么整齐的队,会被大同军的迫击炮,后装枪教训成真排队枪毙。

但在东吁军队面前却是碾压性的先进。燧发枪虽然射速较慢,但比起东吁军使用的火绳枪,无论在射程、精度还是可靠性上都胜出一筹。

他隆王作战经验也极其丰富,看到明军整齐划一的步伐,脸色顿时凝重起来。“能走出如此整齐步伐的,必是精锐之师,“他心中暗惊,“大明既有如此强军,为何会沦落到这般田地?“

战场上不容多想,他立即命令前锋部队出击阻敌。“传令前锋五千人,迎战明军!”

“列队!列队!“东吁军官大声呼喝,士兵们乱哄哄地排成阵型。前排是长矛兵和刀盾兵,后方两成左右是火枪兵。东吁虽处边陲,但并不封闭。他隆王与荷兰、葡萄牙人都有贸易往来,还购买了西式火绳枪。正是凭借这些火器,他才能平定内乱,统一全国。

东吁派出五千人迎战。这些士兵穿着各色服装,有的甚至赤着上身,显示出东吁军队装备的不统一。他们手中的武器也五八门,从传统的长矛、弯刀到火绳枪应有尽有。

杜恒宇通过望远镜观察敌军,嘴角不禁露出一丝鄙夷。“乱糟糟的行军,乌合之众。“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