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430章 ,持枪开荒与碾压

大同歷十三年(公元1637年)12月6日,吕宋沿海。

浩瀚的南中国海上,一艘三梳盖伦帆船正隨著轻柔的海浪起伏。儘管北半球已渐入秋冬,但靠近赤道的海洋依旧慷慨地散发著它的温热,晴空万里,只偶有几缕薄云如丝缎般划过天际。在这个季节航行於东海至吕宋的航线上,风平浪静,堪称最安全的时段。

船只缓缓驶近马尼拉湾,远处港口的灯塔和码头的轮廓已清晰可见。船舱內压抑沉闷的气氛被打破,水手们用夹杂著荷兰语和闽南语的喊叫声,催促著底舱的乘客收拾他们寥寥无几的行李,准备上岸。

人群中,一个面容憔悴却仍带著几分旧日威仪的老者,跟跎著踏上甲板。他扶著船舷,望著越来越近的、既陌生又显得粗陋的港口设施,胸中积压数月的怨愤终於爆发出来。他猛地一捶木板,

嘶声力竭地骂道:“洪承畴!你这奴婢养的孙!安敢欺我至此!”

此人正是何吾。数月前,他在广州的战俘营看到洪承畴,请他救自己一家人。

结果当时张镜心等人离开了战俘营,他等了几个月依旧没有消息,当时他还以为洪承畴在耍他,结果让他万万没想到,洪承畴的確让他全家离开了战俘营,但转身他全家人就被押送上了海船流放到吕宋。何吾骆就悔恨交加,早知道洪承畴如此恶毒,他寧愿在广州城下继续挖那该死的壕沟,也好过发配蛮荒。

与尚有力气骂人的何吾相比,同船的大多数移民早已被十几日的海上顛簸折磨得形销骨立,

精疲力竭。他们自光呆滯,面容麻木,只求早日踏上坚实的土地,结束这无尽的苦旅。

帆船终於稳稳靠上码头。何吾一家隨著人流,步履购珊地走下跳板。咸湿闷热的海风扑面而来,远处的青山丛林,一看就是极其险恶之地。

一名皮肤被热带烈日灼烤的黑工作人员,手持铁皮喇叭,用带著浓重两广口音的官话高声道:“新来的移民!都往这边聚拢!排好队!先行查验身体!有患病、发热、泻肚的,立刻出声!

自有医官前来诊治,隱瞒不报者,害人害己!”

另一边,荷兰船长威廉正与港口的汉人管事办理交接。他递上一份清单道:“威廉號运抵移民一百八十二人,依照约定,每人二十两,共计三千六百四十两白银。”

那管事点点头递过一份货单道:“吕宋有白,红铜锭,这两种货物你们要不要?不要的话那就付银子。”

“铜锭?”威廉船长挑了挑眉,颇感意外。他跑这条航线多年,知马尼拉以往並无此物產。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管事看出他的疑惑道:“此乃我等新辟的矿脉,產量颇丰,质量上乘。”

这自然是徐晨“指点”下发现的铜矿,在大同社派遣的工匠主持下,已建起高炉,每月能稳定產出近十万斤红铜,成了吕宋最重要的財政收入了。

威廉船长仔细核对了价格,发现確实划算,便爽快地將一半运费兑换成白和铜锭,余下的只要了银子。

交易完毕,他的船將在马尼拉休整三日,补充淡水食粮,而后继续前往下一个贸易港口。

与此同时,何吾骆一家先男女分开,被引入专门的区域,用刺鼻的药水冲洗全身,旧衣物被尽数收走焚毁,换上了粗糙但乾净的灰色新衣。隨后,他们被带入一片由高大木柵栏围起的隔离营地。

营地里整齐排列著数十栋新建的木屋,虽简陋却坚固乾燥,屋內床板、桌椅等一应俱全,只需铺上自带的行李便可入住。这条件比何吾骆想像中茹毛饮血的蛮荒景象要好上太多。

刚安顿下来不久,哨声响起:“所有移民来广场集合。”

新移民被召集到营地中央的空地。几位穿著怪异、全身笼罩在白色粗布衣袍中,面戴口罩,连双手都藏在白布手套里的人出现在他们面前,

其中一人上前,声音透过口罩道:“诸位乡邻,我等是大同社医署属下大夫。今日在此,宣讲若干保命须知,尔等务必牢记於心!吕宋之地,万物滋长,尤以蚊虫为甚!营房中备有艾草,每晚入睡前务必点燃驱蚊,若染上疤疾,九死一生,医治极难,全靠自家硬抗!日后分田拓荒,更需提防蛇虫鼠蚁,下地时需扎紧裤脚,穿好鞋袜,谨防毒蛇咬伤!饮水务必煮沸,不可贪凉生饮——"

大夫事无巨细,讲解了卫生、防病、避险等诸多事项,又逐一查看了移民的气色,確认无人有明显病徵后才离去。

接下来的七日,何吾一家便在隔离营中度过。每日有定时供给的饭食,无需劳作,倒是让一家人从航海的疲惫中慢慢恢復了过来。

隔离期满,一名书吏模样的管事拿著簿册来到营地,开始逐一登记移民的籍贯、年龄以及一最重要的一一“有何技艺特长”。

队伍中凡有声称是木匠、铁匠、泥瓦匠、石匠的,那管事顿时脸色和煦许多,详细询问其手艺水平,隨后將其名字列入另册。

吕宋远离中土,一切物资转运维艰,斧,锄,镰,犁等铁器价格高昂,甚至砖头,水泥这种基础生產物资价格也比中原高10倍,但偏偏这些又是建设城市最重要的原材料,需求量极大,光靠外来运输太高昂了,能在本地生產,可节省大量的税金。

於是在吕宋总督鹿信主导下,建起了水泥厂,炼铁厂、砖窑、木作工坊、修船厂等基础场坊有了一个初步的手工业体系,能够满足吕宋本土的建设需求。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