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正是因为读书的人多,能考上学府,这也是极难的,大同社的各类学府有二十三座,每年招生也就是2万出头,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不为过,大同社中考的竞爭激烈程度並不差的科举。
在朱斌他们看来,能考上学府的学生,就相当於以前考上了举人,他们厂出了12个举人,这如何不让他们自豪得意,这要是放在前些年,厂里都要弄几座牌匾。
当然大同社也有自己的光荣,这12个考试学府的工匠,他们被掛在了工厂最显眼的光荣榜上,激励在场的工匠向他们学习。
徐晨满意点点头,后面他又看了几个教室,有教师教女工读书认字的。还有的则是纺织厂內部的大匠,教导女工纺织有关的技术,印染有关的技术等等。
还有的则是教剪裁和服装设计,说这里是一个简单的纺织技术学校也不为过。
桑文成为纺织部长之后,组织了整个大同社范围內纺织大匠,对纺织印染等各个工序的技术工匠,制定了標准,评定了等级。
总共有4个等级,分別是初级,中级,高级,大匠级。而后这套评级体系,普及到大同社各个行业当中。
到了大匠等级,基本上是每个行业最顶尖的技术工匠,相当於后世的8级工。
而这些评级也不是毫无作用,只要评上了这些等级,收入和晋升都会有优升提拔。
现在连私人纺织厂也认可这些等级证书,为了招揽大匠级別的工匠,那些私人作坊主,愿意出高空钱给房子,给马车,以拉拢人才。
正是有了物质的保证和晋升的可能,让工匠们看到进步的希望,所以这些夜校才会有这么多工匠的加入,他们想多学知识,提升工钱。改善自己的生活。
而第一纺织厂就是因为有这套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纺织厂內有大量的优秀人才,第一纺织厂才能生產大量高档的羊绒,色彩艷丽,图案精美的布,以及各种价格高昂却漂亮的服饰。
整个京城高档布料市场,高档成衣市场,几乎被第一纺织厂霸占。
那些私人纺织厂对第一纺织厂把工匠当爹来的养,胡乱提高工钱,乱发福利待,扰乱用工市场,喜欢挖他们的墙。可以说他们把第一纺织厂恨的咬牙切齿。
但他们自己做衣服,做被,却还是喜欢使用第一纺织厂的布料。
而贺秀之所以敢这样给第一纺织厂工匠这样发福利和工钱,一方面他们占据產业链的上一游,生產的都是高档的布,羊毛製品,还有各种成衣製品,它们价钱高,利润高。
另外一方面则是徐城最开始建立纺织厂,就极其重视產业链的建设和管理。
毕竟这两个名词经过后世网际网路的传播,已经成为了路人皆知的常规知识。
但在这个时代,一个產业链的建设和管理,就是这个时代最顶级的学问。大同社的作坊本就超出了资本主义初期的血肉作坊一个等级。
而对於民朝那些封建式的作坊主,更是降维打击。他们根本不可能是大同市这些完善產业链作坊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