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地图上找了几年,发现巨港才是最適合成为他们南洋舰队驻扎的港口,现在他们已经打算让柔佛国归顺民朝,如此他南洋舰队就可符合礼仪的接管整个巨港城。
当赵云飞,张存孟踏上巴达维亚码头时,早已等候多时的汉人侨民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
许多白髮苍苍的老侨看著庞大的镇远舰热泪纵横,他们祖辈漂泊南洋,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能亲眼见到故国的舰队前来接管这片土地。
鞭炮声从唐人街一路蔓延至荷兰城堡,红色的纸屑如雨纷飞,整个巴达维亚城沉浸在节日的狂欢中。孩童们追逐著奔跑,用生硬的闽南语喊著“大同来了!大同来了!”
在荷兰总督府前,赵云飞与张存孟他们主持了简单的升旗仪式。隨著大同社的龙旗在旗杆顶端冉冉升起,港內所有战舰鸣炮二十一响,宣告这片土地正式纳入大同社的管辖。
大同歷十五年(公元1639年)三月十五日,天津港。
天津港春寒料峭,却热闹非凡。十二艘新式战舰整齐地停泊在港內,旗舰更是大同社最新製造的3000吨级的主力战舰,配备了有120门火炮,火炮都是最新式的,钢质后膛炮,不管是威力还是射程都远远超过了原本的前膛炮,这些火炮將会为舰队提供最充足的武力保证。
现在这支战舰即將承担起歷史性的使命,护送大使团远赴西方与进行东方世界第一次环球航行。
码头工人川流不息,將一桶桶淡水、醃製品和粮食搬运上船。特別准备的货舱內整齐摆放著景德镇瓷器、江南丝绸、武夷山茶叶,以及大同社新兴的工业產品:精钢铁器、雪白食盐和晶莹如冰的白。这些货物既是旅途用於交换补给。
徐晨亲临港口送行,他仔细打量著这支即將远航的舰队,目光中充满期待,这是郑和下西洋200年以来,汉人再一次发动的远征。
大航海时代已经步入中场,东方睡了200多年,此刻终於睡醒了,要奋起直追了。
“西方诸国虽处四海爭霸之世,行事或有残暴之处,然亦有其可取之材。”徐晨对即將赴任欧洲总领事的卢象升和武官艾玄嘱咐道:“你们至欧陆后,当详察其政治体制、军事革新、文化思潮与经济政策,辑录成册,使我大同知天下文明进展之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方可不落人后。”
卢象升郑重行礼:“谨遵元首教诲,必当竭尽所能,窥西人之长,补我东方之短。”
卢象升自从大名府投降之后,又在大同社的地盘上巡视了好几年,尤其是看到了即便是北方连年遭受旱灾,但在大同社的组织下,百姓依旧没有饿死,沦为流民。
这次他彻底放下了心结,投靠大同社,成为了政务学院的教授,徐晨不忍心这样一位名臣就这样寂寂无名,这次去欧洲,徐晨就点名让卢象升成为欧洲的总领事。
身旁的艾玄紧接著道:“末將已精选五十名军官隨行,定將欧陆各国军制、火器、舰船悉数勘察记录。”
徐晨又走向舰队总指挥李过,拍了拍他的肩膀:“西人百年前已完成环球航行,证实地圆之说。而我东方至今仍有人困於天圆地方之旧论。此次航程,你们就是我大同社的哥伦布、麦哲伦!愿你环航全球,亲证天地之形,扬我东方航海之威。”
李过单膝跪地,抱拳行礼:“末將必不负元首重託,纵有千难万险,亦將完成环球壮举,使我大同社不落於人后!”
码头另一侧,忙碌赶来的陈子龙紧握夏允彝与张采的双手:“仲彝、受先,尔等即是我民朝之张騫,此去万里,必当名垂青史!”
夏允彝含笑回应:“名垂青史非我所求,但能亲见异域文明,取长补短,於天下大势有所裨益,便不虚此行了。”
徐晨走来对曾经政见不同的夏允彝等人坦然道:“往日政见分歧已隨前朝而去,如今我等皆要向前看。欧人能越二万里来我东方,百年前即已驾驶海船环行全球,此等勇气与求知精神,正是我等应当学习者。愿诸位一帆风顺,平安抵达。”
“多谢元首!”使团成员齐声回应。
登船的號角响起,各位使节陆续登上战舰。桅杆上的风帆依次升起,在北风中鼓成满月。
码头上送行的人群挥手告別,舰队缓缓驶离港口,向著远方的海平线前进,让民朝舰队加入了全球航行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