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手工业不断发展,经济占全球的比例不断扩张,根据后世学者的计算,可能达到了差不多1/4的程度,和还没有进入战乱的大明差不多。
气候温和,粮食增产,人口增多,又有西方人带来的黄金,白银,天竺各国也迎来了属于他们的黄金时代。
“莫卧儿皇帝为何未能一统天竺?”艾玄问道,都占据了天竺一大半的领地了,按照天朝的历史,不应该乘胜追击,彻底统一这片大陆。
卢象升道:“只因南方亦有强藩阻隔。其一便是我们所在的戈尔孔达国,另一位则是西边的比贾普尔王国,此二国结成联盟,倚仗德干高原之地利,加上自身实力不弱,死死挡住了莫卧儿南下的兵锋。”
“尤其是这位戈尔孔达国王,阿卜杜拉·库特布·沙赫,亦非庸主。他十二岁登基,早年大权旁落于母族与权臣之手,却能隐忍不发,最终成功亲政,清算权贵,可谓英明果决。”
戈尔孔达国的国王沙赫也是一代明主他12岁登基,早年间的国家大权被他母亲和一位有权势的大臣掌控,但他后来成功亲政,也没有清算他母亲的家族和那个权臣的家族,他的性格比较仁慈温和,当然这些对一位帝王来说算不得什么。
天朝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小皇帝,成年之后夺取了权利,但他们并没有把国家治理好。
沙赫掌权之后,却把整个国家带入了强盛的状态,他的经济政策很开明,在位期间允许西方各国建立贸易站,加上他本国有丰富的钻石,宝石,国内的手工业也很发达,有精美的布,靛蓝、香料等货物,因为和西方开展了大量的黄金白银流入,国家日渐富裕。
同时这位国王为了抵挡莫卧儿帝国,振奋武力,一方面他大量修筑堡垒,以抵挡强敌,另一方面他则聘请荷兰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为军事顾问,购买他们的火枪,火炮,建立了一支强大的火枪军队。
沙赫还通过外交和军事手段,时而臣服纳贡,时而反抗,勉强维持了独立。他与其他德干苏丹国,尤其是比贾普尔王国,结成联盟,共同抵抗莫卧儿的扩张。
就是因为这两个国家的存在,莫卧儿难以一统整个天竺大陆。
张采插话道道:“依我看,这北方莫卧儿,好比战国之强秦,虎视眈眈。我等所在的戈尔孔达,坐拥钻石之利,富甲一方,偏安一隅,颇似齐国。那比贾普尔,军力不俗,堪当赵、魏。其余南方小邦,无非是韩、燕之流了。”
夏允彝却摇了摇头:“不尽然。战国诸雄,大多已是中央集权,郡县之制初显。而天竺诸国,无论莫卧儿还是戈尔孔达,其下仍有无数世袭的土邦王公,各有封地、军队、税权,形同春秋之封建诸侯,政令难以一统,此其内患之源。”
这时,艾玄提出了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道:“元首命我等西行,旨在广结邦交,畅通商路。然天竺邦国如此之多,势力如此错综复杂,莫非我们要派遣数十位大使常驻于此?使馆建设、人员派遣、日常用度,所费何其浩大,朝廷恐也难以支撑。”
众人皆陷入沉思。这确实是个难题,虽然大同社准备了许多的大使团,但他们也没预料到天竺会有这么多国家。
卢象升沉吟片刻道:“我等只需抓住主要关节即可。北方霸主莫卧儿,必须派遣大使,建立联系,而且这个大使必须是整个天竺的总领事,负责民朝天竺所有的军政事务。”
南方联盟之核心,戈尔孔达与比贾普尔,此二强邦亦需重点交往。此外,控扼印度洋航道要冲的狮子国(今斯里兰卡)亦不可忽视。
先行与此四地建立大使级邦交与商约,便足以搭建起我民朝在天竺的外交与商贸骨架。其余中小土邦,可待日后由驻此四地之大使相机联络,或奏请元首,日后另遣等级稍低之领事官员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