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重开的议会已完全被反对派掌控。他们迅速通过了一系列旨在永久限制王权的法案:
《三年法案》规定议会必须至少每三年召开一次,且国王无权随意解散。
废除星室法庭等被视为国王推行专制统治的工具。
以及最致命的一击——要求处决国王的宠臣、爱尔兰总督斯特拉福德伯爵,议会指控他“企图以军队颠覆英格兰法律”。
查理一世起初试图庇护自己最得力的臣子,但约翰·皮姆去伦敦市区演讲,动员了上万名激愤的伦敦市民,持续包围白厅宫,高声请愿(暴动),要求处死“叛国者”。
惊恐万分的查理一世最终屈服,签署了斯特拉福德伯爵的死刑令,亲手背叛了自己最忠诚的仆人。这一举动极大地损害了国王的威望,也让议会派彻底看清了他的外强中干与软弱。
夏允彝冷眼旁观着这一切,这约翰·皮姆手段比当年东林党领袖左光斗等人手段狠辣,态度强硬多了。
而查理一世手段却远不如熹宗皇帝,如此出卖自己的心腹,以后英国国王必然会成为议会派的傀儡。斯特拉福伯爵,这成为了大英的袁崇焕,党争的牺牲品。
大同历十六年(公元1640年)12月11日。
对于远在伦敦的夏允彝、李定国等民朝人员而言,是一个如同节日般值得庆贺的日子。
一艘战舰护卫着五艘满载货物的商船,缓缓驶入了泰晤士河,停靠在伦敦码头。
战舰上的军官带来了他们长达半年的俸禄,送来了大使馆所有工作人员和护卫武官期盼已久的家书,以及一大批来自国内的书籍和全年的大同报。通过这些还散发着油墨香的报纸,夏允彝他们得以详细了解过去一年里民朝发生的种种变化。
然而支舰队的到来,却像一块巨石投入本已沸腾的英国政治油锅,激起了更大的波澜。
几乎被财政逼疯的查理一世,在得知民朝商船满载着丝绸、瓷器、茶叶、精铁等紧俏货物抵达后,仿佛看到了解决燃眉之急的救命稻草。
他立刻派遣自己的侄子鲁伯特亲王率兵“控制”了码头区域,名义上是维持秩序,实则封锁港口,禁止其他英国商人私下与民朝商队接触。
紧接着,查理一世通过财政大臣理查德·韦斯顿,紧急联系了与王室有来往的荷兰银行家,由荷兰银行家提供贷款给他,他用这笔贷款独家买下民朝船队的所有货物。
荷兰的银行家也是无利不起早之辈,查理一世的信用本已经到了垃圾级,根本不会有银行家会给一个即将成为傀儡的国王贷款的。
但也不知道是查理一世身边哪个卧龙凤雏想到一个绝世奇招,由荷兰的银行家来伦敦借钱给查理一世,而后查理一世购买下民朝海商船上所有丝绸,瓷器,茶叶,铁器等货物,再转卖给荷兰银行家,这样就可以保证他们的利益了。
荷兰的银行间商议一阵,认为这是一笔无风险利润高的买卖。当即答应下来。
于是这趟奇特的交易就此完成,查理一世借钱购买民朝货物,他再转手卖给荷兰银行家,赚取了十几万英镑利润。
而荷兰银行家也不吃亏,他们吞下这笔货物,再提升几倍的价格卖给欧洲的贵族,能赚几十万的利润。
这笔买卖看上去双赢没有输家,但最大的输家就是伦敦的贸易商,他们还激动的等待着这笔泼天的富贵,结果转身荷兰的商队把东方的货物全部拉走。
当他们知道了查理一世与荷兰银行家之间的交易,整个英国的有产阶层,尤其是那些原本指望从中分一杯羹的伦敦商人、贸易商和乡绅的愤怒如同火山般爆发了!
他们被国王彻底排除在这桩利润丰厚的贸易之外,本该由英国商人赚取的利润,全部流入了国王和荷兰人的口袋。
“叛国!这是赤裸裸的叛国!”
“国王为了自己的钱袋,出卖了所有英国人的利益!”
“他与荷兰人勾结,劫掠了自己的国家!”
类似的指控瞬间传遍伦敦的大街小巷,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全国扩散。
查理一世本就岌岌可危的声誉彻底扫地,“叛国者”的帽子被牢牢扣在了他的头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