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的黄昏下,两个背景、理念截然不同的人,因为共同对抗王权的目标而站在了一起。但谁都知道,国王被驱逐并不是事情的结束,而是一场内战的导火索。
大同历十八年(公元1642年)2月2日。
查理一世离开伦敦后,前往诺丁汉郡,在那里升起了他的王旗,召集他忠诚的军队,然后在各地收管粮食和武器,征召民夫扩充军队。
以约翰.皮姆为代表的议会派,也以伦敦为基地,训练属于他们的议会军,双方都在筹集物资,训练军队,双方都在做大战前的最后准备。
但杰拉德却没有加入这场大战,而是而是带着已经召集好的流浪汉和准备好物资开始了自己的理想,建立一个没有等级的世界。
伦敦,汉普斯特德荒野。
时值初春,这片广袤的荒地依旧显得荒凉而冷峻。低矮的灌木丛肆意蔓延,嶙峋的怪石半埋于土中,高大的乔木与低矮的杂树争夺着阳光,风吹过时,发出沙沙的声响,更显此地人烟稀少,平日里唯有盗匪或冒险者才会涉足。
然而,这一天,荒野的寂静被彻底打破。十几辆沉重的马车碾过崎岖的小道,马车上有成袋的谷物、迭放的布匹、成捆的帐篷、以及各式各样崭新而坚固的农具——铁锹、犁铧、斧头、锯子,甚至还有一套小型的铁匠炉具。
几百名男女跟随在车队旁,他们的衣着虽仍简朴,但面色红润,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干劲,与数月前面黄肌瘦的流浪汉模样判若两人。
杰拉德·温斯坦莱站在一处稍高的坡地上,对着这群被他聚集起来,高声喊道:“大家辛苦了!我们到了!这里就是我们将用双手创造未来的地方!现在,我们首先安营扎寨,建立起能遮风避雨的营房!”
“是,先生!”众人齐声应和,声音洪亮,带着一股蓬勃的朝气。
几个月的饱饭、基本的医疗和纪律训练,让他们恢复了健康和体魄,他们也知道这是在为自己开荒,所以精神头非常充足,这些人也想重新开始,建立自己的房屋,开拓出属于自己的土地,摆脱流浪汉的身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他们迅速而有序地开始卸车,支起帐篷,清理出营地的空地,哪怕没人监督他们,他们也积极的干着各种事情,每个人都透着一股建设家园的热情。
跟着过来的夏允彝弯下腰,抓起一把脚下的泥土,在指尖捻了捻。土壤呈浅褐色,夹杂着细小的砂石和未完全腐烂的草根,触感粗糙而贫瘠。他微微皱眉,对身边的杰拉德说道:“此地土质硗薄,不是良田,而且林木如此繁茂,开垦起来,耗费人力物力必将极大。”
汉普斯特德虽距伦敦仅约四十五里,但在17世纪的英格兰,此类未开发的荒野比比皆是。甚至正因为木材资源极其丰富,英国的铁匠坊至今仍广泛使用木炭而非煤炭作为主要燃料。
这片土地绝对不算风水宝地,不然的话也不会一直荒着呢。这里的荒野当中有大量杂树,杂草,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石头,让那些开荒的人遭罪了,一群人一天能开荒一亩地,那就是谢天谢地的事情。更关键的是这片荒野是石头长期风化形成的土壤,肥力也不算太好。
杰拉德却显得乐观笑道:“夏,这些树木并非全然是障碍。它们将成为我们搭建房屋、制作家具的第一批材料,砍伐下的木材也可运往伦敦售卖,换取我们急需的资金。至于田地肥力可以慢慢滋养。你传授的堆制农家肥之法,我已牢记于心,并开始着手准备了。”
一旁的李定国扫视着四周茂密的林地和起伏的地形道:“想要开拓出这片荒地,你们要下死力气,不但要开荒,光养地都要好几年,好在你们这边水不缺,气候也不算寒冷,最好先期种植大豆养地,可以自己弄一个压榨作坊,能提供一些开拓的资金来源,当年我跟着元首在关中开荒过,我的经验比你纷纷,等我休息的时候,再来给你指导。”
杰拉德感激道:“多谢了,李。”
弥儿顿看着四周的环境道:“你要是真能在这里建立公田农场,我就真承认公田制比私田制优秀。”
在他看来杰拉德能在这么恶劣的环境种植出粮食,他还真不好说什么私田制度更加优秀。
杰拉德自信道:“那你就准备等着认输吧。”
威尔金斯神父则神情肃穆,他划了个十字道:“我将留在这里。作为上帝的仆人,我要用祷告为这片土地和其上的人们祈求祝福。”
他也想看看,在英国公田制能不能实现,如果能,那么上帝的伊甸园真有可能降临英国,而不是只出现在东方,这对信仰上帝的子民来说,也太难堪了,公田制能建设成功,这说明东方世界能做到的事情他们也可以做到。
“那就让我们开始吧,”他举起一把崭新的斧头,重重砍向一棵碗口粗的树干,发出沉闷而有力的声响,宣告着一场公田制实验的开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