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高大壮拍了拍张献忠的肚子道:“只当是刮刮油了,仔细思考一下自己这些年,是不是过得太舒服了,还有没有想起我们的大同之治。

我以为这心得体会才是点睛之笔,这就像是海上的灯塔,可以让我们知道自己有没有偏离航向,忘记没忘记自己当初为什么要加入大同社。”

王二钦佩道:“大壮兄弟的学问倒是日渐精深,能说出这么有道理的话,俺佩服。”

接下来的日子对张献忠等人,确是煎熬,睡在农场的八人工匠房,每天天不亮就去农场的田地收割,中午休息一个小时,下午接的收割到天河,循环往复。

不过熬过了最艰难的头三天,他们开始逐渐适应农场的生活。

他们才发财京城第一农场的条件真不差,有自己的戏院,平时农场的工匠会自己组织编排戏曲,晚上大家自娱自乐,农场内部有农场子弟小学,有图书馆,还有一个足球场,还有一个小型的市场,能满足日常的基本生活,可以说这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世界。

这样一个费高昂的农场,却让农村上千的工匠生活的非常好,三餐能吃饱,日常还有肉。肉都是农场养殖场自家产,所以不用钱。

年底还能给农场的工匠30两左右的分红,这已经不比长安城的工匠工钱差多少,但他们自给自足,分红的钱确实属于他们小家庭的,夫妻两人一年就能攒下60两银子,这生活品质比明朝时期的小地主都要高。

高大壮感叹道:“要是全天下都像第一农场,大同世界应该就降临了。”

贺六摇头道:“短时间内很难做到,种地也是有技术要求的,维持这样一个农场,都不说其中的投入,就是各项技术普通农户也做不来。要不然我大同社成立了那么多农场,但大部分人也只是勉强能吃饱肚子。

不过这已经是前所未有的盛世了。当年俺在卫所,能吃饱饭的时间屈指可数。”

张献忠他们一路参观的农场,他更是想着,农场有哪些制度能用在朝鲜国。

但很快他们发现了一件让他们惊愕的事情,第一农场居然有10亩玻璃大棚,只是玻璃已经拆下了,但钢铁骨架还在。

有玻璃大棚他们不惊讶,这些年金城附近这样的大棚为数不少,但10亩土地的大棚他们的确是第一次见到,毕竟玻璃的价格也不低,一亩大棚的建设成本就是几百两银子,这10亩大棚的建设成本就是两三千两,这对一个农场来说可不是一笔小钱。

张献忠饶有兴趣询问高勇道:“用玻璃做大棚能赚钱?”

高勇自豪道:“说日进斗金那是夸张,但说是日进斗银却也不差,现在天气太热,还没装玻璃,但等过几日就要翻耕土地,种下萝卜,豆角,黄瓜,茄子等蔬菜,等到了10月中下旬,就要开始装玻璃,11月的时候天气寒冷,就是大棚蔬菜上市的季节,萝卜,豆角,黄瓜他们的价格就没有低于一百文的,一亩地一个冬季的产值就是上百两,这10亩大棚一年就是上千两的产值,你说赚不赚钱。”

张献忠道:“朝鲜有半年时间都是在冰天雪地当中,更加需要蔬菜,要是我在朝鲜也弄个玻璃大棚,那只怕比京城还要赚钱。”

贺六翻白眼道:“白痴,京城有天下的富商云集,还有西域,大漠,南洋,天竺,波斯,欧罗巴的富商,只有他们才吃得起上百文钱的蔬菜,普通人还是在地窖里屯白菜,你把玻璃大棚搬到朝鲜去,几个人吃得起。”

张献忠想了想道:“那我就建个小点的,俺老张自己用也行。”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