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赏朕五两,封户部尚书
大同历二十年(公元1643年)10月3日。
列车抵达京城。东吁大使侯方域向鸿胪寺递交文书,表达了派遣留学生入学的正式请求。
鸿胪寺卿洪承畴上书元首府,徐晨很快批复同意,将这三百名东吁子弟分散安排到京城的墨子学院、鲁班院、钢铁学院,机械学院,纺织学院等各类学府中学习。
安顿好学生后,侯方域抽空去拜访了他的老朋友张溥,金圣叹和高登。自然谈及了当前最热门的徐晨退位传闻。
金圣叹立刻激动起来,几乎是手舞足蹈道:“千古盛事!此乃千古未有之盛事!禅让之制,湮灭数千载,今日竟能重现于世!我等何其有幸,能亲眼见证!元首若能践行此言,身体力行,证明了‘公天下’非虚言,便是当世的圣人。”
他本就是徐晨最狂热的崇拜者,现在更是把徐晨看成是当世圣人一般。
一旁的高登却慢悠悠地品了口茶淡然道:“若采兄,且慢激动。距离元首任期届满尚有两年光阴。尘埃落定之前,一切皆有可能。待到他真正步下权位的那一日,你再欢呼也不迟。”
因为5年前的事情,他和重民社终究是分道扬镳,重民社成员全票通过开除高登重民社员的身份,他的《重民报》被迫改成《工匠报》。
就是因为他经历的背叛和变动太多了,知道看一个人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看一个人做什么,只要徐晨还没有从元首之位下来,这一切就会有变数。
张溥淡然道:“元首可是一个改天换地之人,其意志坚定如钢铁,又岂是寻常帝王可比,他现在就是在为两年后的事情做准备。”
而后张溥笑道:“京城第一农场的事情你们都听说了吗?”
侯方域好奇道:“什么事?”
~~~~~~~~~~~~~~~~~~~~~~~~~~~~~~~~~~~。
这毕竟是不是什么好事情,《大同报》自然就没报道,其他的报纸自然更不敢太过于宣传了。哪怕金圣叹的《明镜报》也一样,他虽然狂傲,但也不是傻子,他也不敢一下把大同市所有高层给得罪了,所以这件事情在京城几乎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但出了京城之后还是没有传开。
侯方域愕然道:“竟如此简单粗鄙?”
张溥自嘲道:“那你以为会多复杂,元首虽然不称帝,但他的权势又何曾低于哪位开国皇帝?这就是开国的好处,没有那些昏聩之辈,哪怕犯错也可以马上改正。”
~~~~~~~~~~~~~~~~~~~~~~~~~~~~~~~~~~~。
张溥看着众人道:“前日我见了元首,他提议想让我等复社成员,入民朝为官,你们若想为百姓做一点事,我可以把你们的名字上报过去。”
经历了这件事情,徐晨觉得还是要在民朝多加入一些其他学社成员,地方州府最好还是不要弄成一言堂。
金圣叹拒绝道:“进了官场万般不由人,只怕想说真话都难,我这个人骨头硬,不喜欢说假话,进了官场只怕会得罪人,我很喜欢现在主编的身份,遇到不平事,想管就管,遇到贪官污吏,想骂就骂。”
高登道:“我也无意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