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另一位学长周丹已经在那里忙活起来了,他抬头看到朱由榔,立刻喊道:“师弟,别愣着了!赶紧动手摘!玻璃作坊的马车就在外面等着呢,这次要一万斤黄瓜,天黑前必须装车!”

朱由榔瞬间眼前一黑,一阵天昏地暗,哀嚎道:“一万斤?平时不都是一千斤,一千斤地送吗?这次怎么要这么多?他们玻璃作坊是打算把黄瓜当新年贺礼满京城派送不成?”

周丹一边手脚麻利地将鲜嫩的黄瓜摘下放入身边的柳条筐,一边解释道:“没错,就是当年货!这不是过年了嘛,玻璃作坊、钢铁作坊这些大东家,都要给职工发年货。

咱们这反季节黄瓜,稀罕又好吃,可是抢手货!别抱怨了,他们生意好,咱们明年的实验经费和新玻璃器具才有着落。快动手!”

朱由榔叹了口气,认命地挽起袖子,加入采摘的行列。十几个农学院的学员,在这片温暖的玻璃穹顶下,化身为熟练的菜农,弯腰、伸手、采摘、放置,动作循环往复。从日头正中的中午,一直忙到夜幕低垂,窗外寒风呼啸,棚内却人人汗流浃背。

当最后一筐黄瓜过秤、装上车,听着马车辚辚远去的声音,朱由榔感觉自己的腰都快直不起来了,浑身像散了架一般。

而赵卓,周丹几人却是用毛巾擦了自己额头上的汗,稍微活动一下身体,就觉得恢复了一些精力,都有一种完成任务的高兴。他们看着已经软趴在地上的朱由榔摇头道:“师弟,你要多锻炼锻炼,就这么点活就累趴下了,我们农学生都是要下田地的,就你这身子板可不行。”

朱由榔快要哭了,你们这里是在教农业技术?这是把我当佃户用。

他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几乎是爬回了自己的寝室。倒在硬板床上时,他连动一根手指头的力气都没有了。窗外是京城的万家灯火,窗内是他这个异国太子沉重的呼吸声。

大同历二十年,公元1643年12月30日。

京城已是银装素裹,年关的喜庆气氛弥漫在大街小巷。位于崇文坊附近的“民生报社”内,却依旧忙碌着最后的收尾工作。

社长朱由检,此刻正穿着一件半旧的袍,脸上带着一丝难得的笑意。他手里拿着一迭早已准备好的红包,对着报社里仅剩的几位编辑和排版工匠说道:“辛苦一年了,来,这是给各位的红包,提前祝大家新年安康。”

“多谢主编!”编辑们纷纷上前,恭敬地接过那份沉甸甸的红色。

悄悄用手一捏,厚度惊人,有人忍不住当场打开,发现里面竟是足足两个月的工钱,顿时激动得声音都提高了八度,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与此同时,报社的管事王承恩和王之心,正忙着给每位员工分发年货。年货不算奢华,是十斤腌制好的鲸鱼肉、一篮子新鲜的鸡蛋,以及几根水灵灵的反季节白萝卜。

在这冬日里,这几根白萝卜反而成了最稀罕的物事,没有门路即便有钱都买不到。不少编辑心里已经盘算好,年夜饭时定要将这萝卜摆在餐桌最显眼的位置,好让来访的亲戚们都瞧瞧。

待员工们千恩万谢地离去,报社里只剩下朱由检和王承恩、王之心三人。

朱由检看向这两位陪伴他度过最艰难岁月的旧人语气温和道:“承恩,之心,家里年夜饭都准备好了,要不,一起去我那里凑合一顿?”

王承恩脸上笑容躬身回道:“老爷好意,老奴心领了。只是犬子今日要从机械作坊放假回来,老奴也得回去张罗张罗,一家人团团圆圆过个年。”

王之心也连忙附和:“俺家那小子也回来了,就不打扰您一家团聚了。”

天下安定后,他们两人都回到故乡,从本家亲戚中过继了品行端正的孤儿延续香火,然后带到京城,如今也算是有子送终,晚年有了依靠。

朱由检闻言,将特意留下的两个更厚实的红包塞到他们手中:“既如此,就不强留你们了。拿着,给孩子们买点新衣。祝你们新年安好。”

“多谢老爷!祝老爷新年万事顺遂!”两人没有推辞,恭敬接过。

送走二人,朱由检仔细检查了门窗火烛,这才锁上报社的大门,缓步朝家的方向走去。

除夕的傍晚,京城街道比往日冷清了许多,各种商队的马车没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简陋的牛车驴车,上面载满了各种果盘,零嘴,糕点等年货。

街道两旁也不时有穿着全新衣的顽童,央求自己的父母购买南洋果脯,虽然大部分都挨了巴掌,但还是有一部分顽童的心愿得到满足。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