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我考察考察再说。”孙耀阳虽然有点心动,但这毕竟不是一笔小钱,他还是决定先多了解一下足球赛的情况,再决定是不是投资球场。
“当当当当当!”这时候戏曲开幕的锣鼓声音响起来了,但让孙耀阳愕然的是,台上一个演员都没有出场,只有一个大喇叭对着观众。
很快,这个大喇叭把戏文唱出来了,但这还是引起了看戏观众的一阵哗然了。
孙耀阳气愤道:“赵老板,我一个月10元,包你的戏院,你就给我看这种铁喇叭。”
戏院的老板马上出来解释道:“这是京城新的流行方式,已经有很多戏院用这种方式唱戏了。”
但台下的观众并不满意道:“人家喜欢用这种方式唱戏,只需要2厘,你收了我们1分钱,也用留声机来糊弄我们,退钱,退钱!”
台下的观众不满,纷纷要求退钱。
不过有一点,这个赵老板没说出来。这种赛博唱戏是京城最近的流行趋势。
留声机开始在京城大规模普及之后,有点是徐绍他们意料之外的,胶片反而成为他们最大的利润,现在的一张黑胶唱片,即便是两面都刻录,大概也就10分钟左右,最多就录两首歌,一段评书,一幕戏曲。
这就导致用留声机听歌还可以,但想要听一部完整的评书和戏曲,少的要刻录七八张唱片,多的要10来张。
留声机越来越多,唱片的需求反而越来越多了,尤其是那种客栈,酒楼这些服务场所,购买留声机对他们来说是小钱,但摆一台留声机在自己店里面,那档次就高了一层,可以鄙视没有留声机的店铺。
当然最重要有留声机的酒店,能吸引更多的客户,这种经济利益才是实实在在的,所以最开始留声机的客户,除了是那些富裕家庭,酒馆,客栈,甚至是说书铺才是主要购买。
几个月下来,京城开始流行起赛博说书的潮流,赛博听戏曲朝,那些说书铺子和戏院,不再雇佣说书先生或唱曲先生,而是直接在自家店的大堂,放一个这样的留声机,然后把唱片放上去,就可以听说书,听戏曲。
这种赛博唱戏对戏院来说太划算了,在京城这地界,30元连个草台班子都请不起,但现在只要买台留声机,再个十几元,刻录一个《天仙配》《梁祝》等戏曲,就可以开门营业了,更关键的是,这些胶片可以反复用,一直到用坏为止,成本顿时降了十几倍,利润提升了好几倍,赛博唱戏,深受京城戏院的喜爱。
虽然没有画面,导致许多老戏骨不愿意听,他们还是喜欢去正规戏院,但他们的戏票便宜啊,只要正规戏院的五分之一,还是吸引了不少囊中羞涩的观众的。
这一年时间,靠着留声机的风潮,京城多开了上千家赛博戏院,赛博说书馆,他们以低廉的价格深受京城百姓的喜爱。
但任何一个新生事物,有人喜欢就有人讨厌,赛博唱戏连人都看不到,他们打赏,他们叫好也无人关注,虽然引起许多老戏迷的厌恶,这样看戏一点互动性都没有。
福林戏院的观众大部分都是不喜欢赛博唱戏的保守派观众,福临戏院的动作自然引起了他们不满。
还有就是赵老板把他们当傻子耍,哪怕你真赛博唱戏,提前通知下,把门票的价格降下来,大家意见也不会这么大。
但结果却是大家着看戏的钱,看的却是一个留声机,门票的费用比其他的地方贵了五倍,这不是赤裸裸的耍人。
孙耀阳道:“赵老板,给你一刻钟时间,要不让戏班上来唱戏,要不然你就给我退钱?”
“没错,我们要看真人唱戏,不是看这个大喇叭唱戏。”
“我这就是请戏班,请各位稍等片刻。”赵老板只能冷汗直流,不断的鞠躬道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