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他最后看向李唐宗室一方,却发现人都没剩几个。

就在文武百官请愿的声音声浪渐趋鼎沸之际,李贤却看到武后轻轻抬了抬手。

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殿内的喧嚣瞬间平息,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于那明黄色的身影。

“承嗣,”武后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你,僭越了。”

“住口。”武后打断了他,语气转冷,“今日之会,乃是敬谢上天,呈览祥瑞,以观天心。朕,何时让你在此妄议国本,聒噪不休?”

她目光扫过下方跪倒的众人,声音沉静如水:“洛水出图,嵩山现文,此乃上天垂慈,示朕以修身立德,勤政爱民之道。尔等不思深究天意之本,反而借此妄测非分,是何居心?莫非要将这煌煌天瑞,曲解为尔等攀附进身之阶么?”

这一番斥责,看似严厉,实则轻飘飘地将其“妄议国本”定性为了“不解天意”、“攀附进身”。

武承嗣立刻以头触地,做出惶恐状:“臣不敢!臣……臣只是见天意昭昭,心潮澎湃,以致失言,请陛下恕罪!”

“哼。”

武后轻哼一声,不再看他,将目光重新投向那卷洛水神图。

“天意高远,岂是凡人可轻易揣度?祥瑞之兆,重在体悟其警示、勉励之意,而非成为躁进之徒的口实,今日之事,到此为止,若再有人敢妄言登基,扰此清静之地,定不轻饶!”

李贤微微一怔,倒是没想到武后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

她这番义正辞严的训斥,瞬间将刚刚燃起的劝进之火压了下去,殿内气氛为之一肃。

李贤注意到,许多大臣,尤其是中间派和李唐旧臣,都悄悄松了口气,想必心中正觉得神皇陛下果然深明大义,不为谀词所动。

李贤瞬间想起刘建军交代的话:“看着吧,到时候肯定会有人想让你母后登基,而你母后也肯定会假意训斥,这不过是你母后以退为进的手段罢了,贤子,你就权当看了场戏,你母后点到你了,你就奉承几句,做足恭顺的姿态就行。”

李贤瞬间不动声色,安安静静的看着这场戏。

“好了。”

武后语气缓和下来,仿佛刚才的不快从未发生。

“好了,”武后语气恢复平和,仿佛刚才的训斥只是拂去衣袖上的微尘,“祥瑞之示,关乎天人交感,不可不察,亦不可不慎。恰逢新任国子祭酒今日履任,朕便借此机缘,行‘判祥瑞’之礼,以示郑重。宣,新任国子祭酒,阚元懿。”

“宣——国子祭酒阚元懿觐见!”

内侍悠长的唱喏声响起。

李贤心中一动,阚元懿此人,名声不似韦嗣立等世家子弟显赫,却以精通谶纬、祥瑞之学而闻名,曾多次为武后临朝称制寻找经典依据,乃是众所周知的“拥武派”学者。

由他来判此祥瑞,其意不言自明。

一位身着崭新祭酒朝服,面容清瘦,眼神中透着精明与热切的中年官员快步走入,恭敬跪拜:“臣,阚元懿,叩见神皇陛下,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武后的声音依旧平和,“阚卿家,朕知你深研天人感应之学,今有三道祥瑞在此,天下瞩目,朕命你于此殿上当众判此祥瑞三案,以释天机,定人心。”

“臣,谨遵圣命!必竭尽所能,阐发幽微,以彰天意!”阚元懿声音洪亮,透着十足的自信。

他起身,目光灼灼地扫过内侍展示的三道祥瑞,略一沉吟,便面向群臣,朗声开口,声音在宽阔的殿宇中回荡:

“陛下,诸位同僚!今日三瑞同现,实乃开天辟地以来未有之盛事,其意贯通古今,直指当下!容臣一一剖之!”

他首先指向洛水出图:“《易·系辞》有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此乃帝王受命之铁证!然,伏羲则河图而画卦,大禹受洛书而治水,其所应者,乃开创之君,立法之主!

“今洛水神图再现,而非河图,此天意深意之一,昭示当今非仅守成,实乃革故鼎新,重开纪元之时!此乃上天授陛下以立法创制之权柄!”

这果然就是一出戏。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