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京营老卒:一人为正班长,为全班之核心骨干,负责传达号令、维持军纪、教授战技;另一人则为班副,辅助班长,并充当阵中“法官”,有权在战场上就地处置怯战、违令者。此为“班之骨”。
五名广西狼兵:为班中主要的突击力量,他们的悍勇与野性,将被京营老卒的军纪所引导,成为战场上最锋利的“狼牙”。此为“班之刃”。
三名广东新兵:他们体力、战技最弱,但在班中并非炮灰。一人为斥候,利用方言和地利优势负责前出侦察;两人为辅兵,负责照顾全班伙食、负重,以及在战斗中为狼兵和京营老卒提供支援、补充箭矢兵刃。此为“班之耳目与血肉”。
如此一来,一个十人班,便如一座小型的移动战阵。京营老卒的军纪与战技,是此阵的“阵眼与骨架”,稳固其形;狼兵的悍勇,是此阵刺出的“长矛与利刃”,锐不可当;而广东新兵,则是保障此阵前后接续、粮草无忧的“血脉与根基”。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其三,搭建全新指挥体系。
在班之上,依序设立排、连、营、团四级。
三班为一排,设排长。全排三十人,排长由最优秀的京营班长或特别勇悍的狼兵担任。
三排为一连,设连长。全连约百人,连长由京营中的总旗、百户级军官担任,并设一名“督训官”,负责宣讲军法、纠察风纪、考核士气。
五连为一营,设营官。全营约五百人,营官由卢象升亲自简拔的京营千户或心腹将领担任。
四营为一团,设参将。全团约两千人,参将由卢象升带来的京营高级将领担任。
依此法,这一万四千名来源复杂、山头林立的士卒,被干净利落地重新切分、组合。
全军共设:七个团。
每团下辖四个营。
每营下辖五个连。
每连下辖三个排。
每排下辖三个班。
从班长到参将,层层任命,指挥体系如一张大网,将每一个士兵都牢牢地网在其中。
原先的狼兵头人、京营旧部、骑兵队的将官,要么被吸纳进新的指挥体系,要么被彻底架空。
军令宣读完毕,全场一片沉默,继而便是压抑不住的骚动。
“搞什么名堂?我们广西人打仗,什么时候要北佬来教?”
“就是!凭什么他当班长,老子当兵?”
“那个广东来的软脚虾,分到我们班,不是拖后腿吗?”
狼兵的阵营里,躁动最为剧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