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他回到广陵的第一件事,是来见荀攸。

荀攸慌忙与刘备相见,感激他的征辟之意。

刘备执其手,言辞诚恳地说道:

“久闻公达高名,如雷贯耳。”

“备只恨云山遥远,不得听教。”

“今闻公达来广陵,专此回来一见。”

“倘蒙不弃,可到荒州暂歇片时。”

“以叙备渴仰之思,实为万幸。”

荀攸万没想到刘备诚恳至此,赶忙大礼参拜:

“不意方伯竟如此厚待,攸实在受之有愧。”

刘备却赶忙将之扶住,硬生生托起来。

“备天性驽钝,笨拙少谋,唯求智者开导教诲。”

“多有冒昧,还望先生海涵。”

荀攸见刘备情真意切,言辞中似有一种说不出的魔力。

能使人莫名的对他产生信任。

“方伯如此礼贤下士,我想天下俊杰闻说,定会不远千里,前来归附。”

刘备大喜,即命人排筵款待荀攸。

李翊又将甘宁举荐给了刘备,并言说其生擒薛州之功。

刘备当即重赏甘宁。

甘宁见刘备赏罚有度,宽厚待人。

心里再无任何顾虑,可以彻底地放下心来了。

李翊再将薛州归附,已经安排他做造船司的事一并与刘备说了。

刘备颔首,道:

“我去射阳湖之时,将广陵大事交给你与元龙。”

“你二人有便宜行事之权。”

“既然子玉已经安排好了,备自无意见。”

随后,刘备将广陵众高级官员全部请来赴宴。

连带着甘宁、荀攸、许劭等也一并请来。

庖人开始上菜,主菜有炖肉、蒸蛋、蒸鱼等。

酒过半巡,菜过五味。

众人饱足酒食之后,李翊又单独找到刘备叙谈。

“如今既有了薛州、甘宁等人的归附,加之子敬从荆州购得战船回来。”

“水军建设一事,只是时间问题。”

“现在有一件大事,仍需处理。”

“主公可知是何事吗?”

李翊循循善诱,问刘备道。

刘备颔首,捋着胡须思考。

如今对外,青州、兖州、豫州的局势暂时还算稳定。

袁术这一路兵马也被退却,暂时不敢再来进犯。

至于对内,水军建设一事已经提上了日程。

太史慈也已经出海去往辽东购置战马,交好公孙度,为未来建设骑兵部队做足准备。

薛州等人的归附,连带着其所积累的赀财,也似嫁妆一般入了徐州府库。

这些事都极大增强了徐州的硬实力。

这些事当然都算得上是好事。

不过这些好事,似乎都加剧了一个问题。

就是增加了口粮负担。

徐州有精盐贸易,钱有的是。

田地只有那么多,每年生产的粮食有限。

至于打仗缴获的粮食,毕竟属于旁门左道,算不得长久之计。

太史慈买得战马,大规模畜养需要耗费大量粮食。

薛州等人的归附,增加的人口,也需要粮食。

甚至打仗对外输出,也要耗费大量粮食。

几场战事下来,徐州去岁储备的粮食差不多也要见底了。

毕竟光赏赐将士,就耗费了大量钱粮。

如果不是中间有袁绍袁谭父子,包括薛州这边抄的家底回了口血。

谁家能够像刘备这样折腾?

不过每当徐州钱粮捉襟见肘时,李翊总是能想出办法给老刘兜底。

叫老刘好不欢喜。

如今随着粮食压力愈发增大,李翊便开始郑重和刘备讨论关于屯田的问题了。

徐州多平原,非常适合屯田的。

陶谦在任时,就已经证明了徐州的生产力绝对能够养的起大量人口,甚至大量战马。

去岁搞了一波屯田,已经初见成效。

李翊认为现在政治局势基本稳定,是时候全州郡的推广了。

这也有助于恢复徐州的生产力,弥补老曹打开的缺口。

“军师认为除下邳治所之外,应该重点在哪里屯田?”

刘备问出这个关键问题。

下邳是徐州治所自然要资源倾斜。

而徐州其他地方屯田,自然也得选一个适合的地方,进行资源倾斜。

这里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土壤是否肥沃,还要考虑当地的政治环境,人口是否足备,自然环境是否适宜等等问题。

“自然是广陵了。”

李翊首推广陵。

此地本身是平原,多河流湖泊,在适合种田不过。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