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说,寡人喜欢打猎,有碍我称霸吗?

管仲答:无碍。

齐桓公又问,寡人好色,有碍我称霸吗?

管仲答:无碍。

齐桓公便问:这都不碍的话,那是什么才有碍我称霸呢?管仲答,不能发现贤才,有碍霸业。

发现了贤才而不用,有碍霸业。

任用贤才而不放手使用,有碍霸业。

放手使用贤才而又同时用小人去牵制他,有碍霸业。

管仲不愧为世之奇才,一语便道破了称霸天下的关键所在。

他这番话说的非常透彻,一句句都在啪啪打袁术的脸。

这跟袁术喝不喝蜜水没关系。

(虽然喝蜜水确实对身体好)

但君主最重要的本事是知人善任。

君主不会打仗没关系,可以任用良将打仗。

像孙权再菜,但他有周瑜、鲁肃、陆逊、陆抗等名将。

君主不会治国也没关系,只要任用能臣治国就行了。

像备备就大胆放权给孔明,有“诸葛治蜀仓禀实”的美称。

袁术比之袁绍,先天条件更好,一度成为天下第一诸侯。

他拥有全天下最好的出身和人脉,门生故吏遍天下。

但袁术却不能任用贤才,反而和见利忘义的贼寇遥相呼应,同流合污。

领地内,有周瑜、鲁肃、诸葛亮这样的青年才俊却不知培养。

麾下有孙坚、孙策这样的猛将,却无法驾驭。

袁术巅峰时期的领土,一度横跨四个大州。

然而有一半的太守,都是孙家人,袁术却不知道防范。

部下将领去当山贼都不愿意带他玩。

袁术没有治理国家的能臣,也没有能带兵打仗的亲信良将。

当士兵饿得去河里摸鱼,百姓饿得人吃人时。

袁术却还活在“代汉者当涂高”的春秋大梦里面。

可以说,袁术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有人或许不清楚袁术手中的牌到底有多好。

就这么说吧,

假如你是一个穿越者,穿到了袁术身上。

首先你要做的就是重回豪族圈子,因为高级知识分子多出自豪族,他们只重出身。

而你拥有这个时代最好的出身,你能够凭此获得大量的人才。

之后,

你可以把手下的居巢长提拔为大将,而这个居巢长叫周瑜。

然后把领地内过来避乱的来富豪请出来治理淮南,而这个富豪叫鲁肃。

再之后,把手下将军刘勋的谋士,调到自己身边来出谋划策,而这个谋士叫刘晔。

再之后,善待自己的属下诸葛玄,并且一定要把他留在身边。

然后给他足够的钱,让他好好培养他的三个侄子。

等过几年,不惜一切代价把这个三个侄子收为心腹。

而这三个侄子分别叫做,诸葛瑾,诸葛亮,诸葛均。

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你只需要安心坐在寿春宝座上,等着平推天下就行了。

十五年之内,轻松统一。

这便是袁术的剧本。

比三国任何一个诸侯的剧本都要简单。

但袁术没能把握住机会,倒行逆施,虐流百姓。

他最后落下的悲惨结局,反倒是上天留给他最好的怜悯。

……

……

袁术身死,众女无有依靠,只盼黄猗能击败张闿。

不然她们几个弱女子,是断不能靠自己的双腿,走到庐江去的。

少时,忽闻北面一阵马蹄声传来。

为首旗帜打着“夏侯”旗号,乃曹操部将夏侯惇也。

夏侯惇勒马,围住众人,出声询问众女来历。

以冯方女为首,将自己的身份如实相告。

她知道,在这帮人面前没有必要隐瞒。

她们几个女子在这世道,若无背景庇护,是断难保全其身的。

倒不如将身份如实说了,至少还有一点政治价值。

夏侯惇见地上躺着袁术,惊问道:

“袁术死耶?”

急命人前去验明正身,确实已经身死。

夏侯惇又问冯方女,“汝可知传国玉玺,现在何处?”

冯方女未及开口,又听得北面蹄声如雷,一队骑兵赶来。

夏侯惇忙命人排开阵势,他亲自出马相迎。

原来是徐州的人马,为首之人,正是李翊,身边跟着赵云。

李翊看一眼夏侯惇,暗道这不是完体将军么,居然这么巧。

遂催马上前,主动打招呼,“这不是夏侯将军么,幸会幸会。”

夏侯惇见是李翊,身后又俱是精骑,心中倒也忌惮。

还是礼貌地拱手一礼,“原来是李先生。”

“久闻先生龙章凤姿,有天日之表。”

“今日一见,果真见之不俗。”

李翊与夏侯惇寒暄两句,又来到诸女身前,只扫一眼。

已大致知道发生什么事了。

便问冯方女道:

“敢问夫人芳名?”

冯方女乃是司隶人,出身名门。

据传是袁术当年在城墙看见城下冯方女于城下路过,只一眼便相中对方,将之掳进宫中,纳为平妻。

她穿一身淡雅罗裙,面未带妆,亦是精致可人,双目挑起,带着三分妩媚。

“妾身名冯妤。”

冯妤?

李翊眉梢轻挑,若没记错的话,此女还是少见的在史书中载有“国色”的女子。

相传,袁术后宫诸夫人妒忌冯妤美貌,便向她进言说,袁术最敬爱有志向节操的人。

若你时时涕泣,必能得到他的敬重。

冯妤从其言,每见袁术必然啜泣。

结果袁术更加垂怜他。

诸夫人见此,便趁着冯妤有孕在身之时,将她吊死在了厕所的梁木上。

然后传言说冯妤是因为怨恨而自杀的。

由于冯妤之前经常在袁术面前哭泣,袁术便真以为她是自杀。

最后将她厚葬了。

而这些妇人,后来还被曹丕评价为恶妇。

“玉玺可在袁术身上吗?”

李翊问冯妤道。

冯妤声似珠落玉盘,清脆动听。

“袁公玉玺身不离左右。”

李翊望着她,温声道:

“可与我取来。”

“喏。”

冯妤当真十分乖巧,眼眉低垂,不敢与李翊对视。

这是一种敬意。

俄顷,冯妤从袁术身上取下一个长条形的木盒子。

正要拿去给李翊,被赵云强行一步接过,然后才恭恭敬敬地双手奉给李翊。

“……嗯。”

李翊背着手,冲赵云点了点头,示意他打开。

赵云领命,由于盒子上了锁,又无钥匙。

盒子又小,若用刀斧,只恐伤到盒中之物。

于是赵云便用手将之扯开。

果然见着一枚石子大小的玉玺。

秦汉的玉玺就是盖章用的,个头很小,没有电视上那么夸张。

这么玉玺左下还缺了一角,以黄金补上。

李翊将之取出来,翻开一看,果然见到了八个大字。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此却确实是独一无二的传国玉玺。

李翊再三确认之后,将玉玺小心翼翼放在盒中,对赵云说道:

“此物甚是贵重,须将它带回去。”

赵云领命。

那边夏侯惇见了,顿时急了,上前问道:

“李先生且慢!”

“这传国玉玺先生莫非是想独吞?”

此言一出,赵云及身后诸武士皆面有愠色。

李翊倒是显得很平静,弯唇笑道:

“夏侯将军何出此言?”

夏侯惇大声道:

“袁术潜逃出寿春,曹公命我率精骑出来追赶,夺回玉玺。”

“袁术家眷,亦是某先发现。”

李翊牵唇一笑:

“夏侯将军此言差矣,今汝主与我主同为国家讨贼。”

“哪里还须分什么先来后到?”

夏侯惇一怔,未及开言争辩,李翊的声音还在继续。

“况且这玉玺并非是李某想要独吞,只是此物干系重大。”

“我须将之交予刘将军处置,之后也是要上交朝廷的。”

“夏侯将军如此看重这玉玺,莫非是你想要独吞?”

被李翊反将一军,倒打一耙,夏侯惇顿时急了。

“先生可莫要诬陷于我,既然先生适才也说了,大家都是为国家讨贼,何谈私吞?”

“只是这玉玺须交由我,我会将它上交给曹司空。”

“待曹司空验明真伪之后,自会上交朝廷。”

替朝廷找回传国玉玺,这功绩丝毫不亚于讨灭袁术。

眼看玉玺近在眼前,夏侯惇怎能让它被刘备拿走。

由他来博得这不朽的功勋呢?

何况在夏侯惇看来,本来就是他们想发现的袁术。

李翊比他们后来,怎么敢随意处置袁术家眷,抢夺玉玺?

面对夏侯惇的咄咄逼人,李翊浑然不惧,扬唇笑道:

“天下乃大汉之天下,玉玺乃汉传国之玉玺,我主乃汉皇苗裔,帝室之胄。”

“当今皇帝,按谱赐爵。”

“现大军屯于淮南,远离陈地,玉玺暂由汉室宗亲保管,有何不妥?”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