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征张绣,刘备支援,又何见疑?”
微微一顿,又道:
“况我知刘备此人,素来厚道。”
“岂能在送我钱粮,声援我颍川之后,又发兵袭我兖州?”
“如此,岂不有失人心吗?”
曹操否决了程昱认为刘备是想麻痹自己,可能搞偷袭的想法。
在他看来,刘备既然在这件事上已经表明了态度,就没道理中途反悔。
假如真背刺了自己,把他逼急眼了,那就鱼死网破,真的投靠袁绍去了。
程昱心中却隐隐有些不安,道:
“刘备固然厚道,但其军师李翊如何?”
“此人深有城府,颇具韬略,他会如此好心吗?”
曹操眯起眼睛,沉声说道:
“纵然是李子玉主张送我钱粮,也断不能是为了害我。”
程昱默然不能答,因为事实就是如此。
你要征讨张绣,问徐州的态度。
徐州不仅支持你,还送给你钱粮。
你却说徐州不怀好意,这不是白眼狼是什么?
程昱只能是谏道:
“刘备终不为人之下,生平未尝得水。”
“今有李翊辅佐,是蛟龙遇雨,升腾九霄。”
“明公可切记要防备。”
曹操笑道:
“吾岂不知刘玄德之志?”
“此虎虽不能不除,却独不能如此除之。”
“方今正用英雄之时,不可为一人,而坏两家盟约。”
“若袁绍举大军渡黄河,凭我一家之力,能拒河北否?”
程昱答不能。
“那便是了。”
曹操拍了拍程昱的肩膀,正色说道,“河南之地,独我与刘备两家可以抗衡袁绍。”
“若在此期间,我两家相互内斗,反倒叫袁绍坐收渔翁之利。”
“到时候,袁绍只需将一路之兵,不费吹灰之力,便将我河南之地尽数收入囊中。”
程昱陷入沉默,对曹操的这番理论无法辩驳。
袁绍的强大,是不言而喻的。
用史书的原话讲,就是,
——“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
尤其冀州号称九州之首,这个说法来源于夏朝。
夏朝大禹治水,就是从冀州开始的。
其物产之丰富、人口之稠密、兵源之充足,都堪称是天下之最。
别说刘备没有信心,就是曹操自己此刻都没信心敢跟袁绍打。
曹操原本是想着灭了刘备,一统徐州,然后定豫州,收关中。
统一整个河南之后,再发育几年,然后才和老大哥决裂。
可现在的问题是,他灭不了刘备,刘备短时间也灭不了他。
而时间又不等人。
那就只能是两家合作,一起对抗袁绍了。
随后,
曹操亲自提兵,点齐猛将,以及重点培养的继承人曹昂,出征宛城。
……
却说,宛城守将乃是凉州武威人张绣。
自其叔父张济死后,他便接管了他的部队,并接受了刘表抛来的橄榄枝。
带着部队,屯于宛城。
早有探马将曹操领兵来犯之消息,报与张绣。
言说曹军先锋大将夏侯惇,已领兵至淯水下寨,而曹操大军不日便要到。
淯水离宛城不远,形势不可不谓危急。
张绣闻言大惊,急召贾诩过来商议。
“文和先生,当初先生劝我接收刘表招揽。”
“今方至宛城,曹操便领兵来犯。”
“以我手中人马,可挡曹操大军否?”
张绣与贾诩的关系是非常好的。
贾诩此前依附于段煨,但段煨对他颇有猜忌。
因此贾诩为了自保,才来转头他的武威老乡张绣。
而张绣对贾诩的到来是非常高兴和兴奋的,专门进行了“子孙礼”。
出于对贾诩的尊重,张绣第一时间征询了贾诩的意见。
贾诩正色分析道:
“曹操善于用兵,帐下文臣武将,又都能征惯战。”
“今亲举大军临淯水,分三路而来,足见其势之大,不可与敌。”
微微一顿,又蹙眉道:
“听闻此次出征,徐州刘备还特资以曹操钱粮,可见徐州与曹操关系密切。”
“结合去岁两家共伐袁术来看,曹刘两家的确缔有盟约。”
“袁公路四世三公,虎踞淮南,兵精粮足,亦为曹刘两家所破。”
“今将军收拢残兵,依附刘表本为权宜之计。”
“刘景升纳将军于南阳,无非是想让将军替他看守北方门户而已。”
“将军又何必当真为刘景升卖命?”
张绣一时默然,贾诩说的对,他依附于刘表,本就是暂求个安身之处罢了。
刘表想拿他当枪使,替他守门,哪有这般美事。
“那依文和先生之意,我当如何?”
张绣问。
贾诩抚须道:
“今令叔已故,刘表之军又不足为靠。”
“依在下看,莫如举众投降。”
什么!?
张绣陡然惊起,大声道:
“难道先生是要我,到曹操帐下,去做一个低眉顺眼的败军之将?”
贾诩摇了摇头,示意张绣冷静。
张绣亦觉失礼,重新坐下,缓和语气说道:
“先生如有良策教我,烦请明言相告。”
贾诩一挑眉,循循善诱,问道:
“今天下崩坏,群雄并起。”
“将军以骁武起于凉州,欲面天下以求何物?”
这……
张绣被贾诩这个问题给问住了。
他与吕布一样,都起于边境。
而边境武夫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缺乏政治目标。
吕布缺乏政治目标,没有人提醒他。
张绣同样缺乏政治目标,但是贾诩此刻给他点破了。
“乱世之中,谁又能够自保呢?”
张绣叹一口气,“我自幼习武,只求将来能为国效力,若能拜将封侯,荣妻荫子,诚为幸事。”
“奈何今朝纲崩坏,王业偏安,吾亦不知该去往何处。”
“只求能得一安歇之地便好。”
张绣道明了自己的政治目标,他想拜将封侯,但是没这个机会。
今天下诸侯互相共伐,他只求在混战之中保全其身便好。
善……
贾诩一颔首,有条不紊地为张绣分析道:
“今袁本初龙骧虎步,雄踞河北,有一统天下之势。”
“曹司空与刘将军虎踞河南,有相抗河北之势。”
“荆州刘表有名无实,好谋无断,无能为也。”
“益州刘璋乃守户之犬,诚难为大事。”
“若将军想要自保,就得在袁、曹、刘三家中择选其一。”
“然袁绍势大,将军若投之,必不能为其重用。”
“且河北距南阳离得远,若南阳有急,袁绍必不能救。”
“而曹司空治所颍川毗邻南阳,他此次发兵,只为解除西南之患。”
贾诩站起身来,走到张绣跟前。
眼眸中闪过一丝狡黠,向他献策道:
“我等可举众向曹操投诚,然后秘使人联络徐州刘备,向他示好。”
“在曹操、刘备之间,两边下注。”
“刘备面上虽为曹操盟友,但此盟约非是牢固不可破。”
“若能在曹操西南安置一势力,刘备断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到时候徐州从中干预,我等便能够保全南阳之地。”
“而曹操既已收降我众,又碍于曹刘同盟之宜,断不会为此撕破脸皮。”
贾诩说着,伸手向张绣比了个三根手指头,笑道:
“诚如是,曹操可解除西南之患,刘备可收一附庸,刘表并未损失南阳之地。”
“三家都不得罪。”
“而将军,也能保全部众,安心屯于宛城。”
“此所谓,乱世立生之道也。”
贾诩本就是一个自保高手,张绣势力弱小。
被诸多诸侯包围在一起,要想自保的话,就必须左右逢源,远交近攻。
这也是小国的安身处世之道。
张绣闻言大喜,上前执贾诩手,感激说道:
“文和先生之言,真令我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
“既如此,我先遣使至徐州,拜见刘将军。”
贾诩颔首,“既如此,须要快。”
“在刘备插手此事之前,将军切要忍耐,不可为一时之气而乱了大事。”
张绣连连点头,让贾诩放心。
……
话分两头,
却说曹操领兵赶至淯水,与夏侯惇会军一处。
他身边跟着曹昂。此子孝顺忠谨,能征惯战,曹操走到哪都把他带在身边。
早已将他作为自己的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