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黄忠:李辅导刘辅导,能教好我儿子的就是好辅导!
刘备听完李翊发出的感慨。
知他这些时日为了河北之事,大劳心神,心中亦是烦闷不已。
遂出言开导他道:
“……先生所言甚是。”
刘备长长地叹了口气,暗想这天下若是太平清晏,自己又会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他与子玉又会不会相见,乃至成为挚友呢?
遥想到那等太平盛景,不觉发出一阵慨叹:
“若能如此,真等到天下太平那天。”
“备也愿与先生平野纵马,交游伙伴,读书射猎,岂不快哉!”
李翊闻言颔首,又想到了当下现实,不由沉闷。
且不说那样的日子得等到何年何月,纵是真等到那一天。
只怕……
正说着,庞统快步走来。
“……哦,刘将军,李郯侯。”
庞统快速地向二人见了礼。
刘备先开口问道:
“庞功曹此来何为?”
庞统躬身答:
“荆州有访客到。”
“又有访客?”
刘备一皱眉,暗道他之前不是才刚送走荆州来的庞季吗?
当时这庞季还带了一个狂徒,把他和他的军师,连带着麾下文武通通给羞辱了一遍。
给老刘气得够呛。
不过之后一打听,那个叫祢衡的狂徒,听说又跑去兖州找曹操了。
然后还把曹操给骂了一顿,说他是欺辱人妇的淫徒,把曹操气得脸都绿了。
曹操本来要杀祢衡泄愤,又怕天下人觉得他不能容人。
于是,又将祢衡打包,遣返回了荆州。
现在,荆州又来人。
别是兜兜转转一圈,又把祢衡给送过来了吧?
那就太膈应人了!
“……是长沙太守张仲景,还有中郎将黄忠父子。”
庞统看出刘备的担忧,遂开口解释道。
“哦,原来张神医。”
张仲景的名号,刘备还是听过的。
兼之李翊给他打了预防针,说他请了长沙太守来徐州作客。
刘备初开始还不信,暗道张仲景远在长沙,又是郡一把手。
哪能轻易离开,跑到徐州这么远的地方来?
不想又被军师言中,他真的来了。
“既是张长沙亲自来了,备当前往见之。”
郡一把手亲自赶来,刘备还是需要亲自见一见的。
尤其张仲景名声在外,是天下有名的神医。
当即,刘备、李翊二人各自更衣,然后郑重出迎。
“备未曾远迎贵客,失礼之处,还请两位多多海涵。”
刘备君臣大步流星赶出院子,许褚则形影不离领着十数虎卫,紧随其后。
刘备先冲着张仲景和黄忠一礼,后者自然不敢轻慢,连称不敢,然后侧身避让,再弯腰还礼。
刘备仔细端详张仲景,此人相貌清癯,精神矍铄。
一双明眸,更是炯炯有神。
配上一身鹤氅,真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刘备不觉大赞,感慨道:
“张长沙好精神呐!”
张仲景却挥了挥手,摇头道:
“山人已辞去太守之位,刘将军还是叫山人名号吧。”
刘备一愣,忙问:
“好端端的,为何先生要辞去官位?”
太守之位,可是别人求都求不来的。
张仲景竟说辞就辞,着实令人感到费解。
“……唉,山人并非庙堂之才,辞去官位也好,能够给百姓治病去痛。”
“诚我所愿也。”
刘备听罢,大受感动,叹道:
“善哉!张先生真乃医者仁心。”
即命人取来黄金百两相送,以资其旅途费用。
张仲景坚辞不受,刘备拗不过只得作罢。
“张先生难得来我徐州一趟,不妨多留两日,备也好尽一尽地主之谊。”
刘备见送礼张仲景不收,便邀他在徐州住下。
张仲景一抚长髯,说道:
“……山人不便多留,其实这自辞去官位后,四处游历,倒也逍遥自在。”
“餐风宿水,卧月霜眠,檐边起卧,云边安住。”
“再不用看他人脸色,幸甚至哉!”
刘备陷入沉默,他这下明白为什么张仲景不愿当长沙太守了。
这性格确实不适合做官。
要想当官,就是得学会察言观色,善于掩饰自己的情感。
这样的生活,对有的人来说很累,而有的人却乐在其中。
张仲景显然属于前者。
“不过山人在离开徐州之前,说什么也得见一见李郯侯。”
“敢问刘将军,此人现在何处?”
张仲景追问道。
李翊阔步走出,澹澹出声应道,“我就是。”
你!?
张仲景,连带着身旁同来的黄忠,无不露出惊讶的表情。
“你便是那位威名赫赫,名震江淮,有天下奇士之策的李子玉?”
张仲景张大眼睛,有些不敢相信,“怎会如此,如此……”
没有继续往下说,怕有冒犯到李翊。
李翊便顺势接话茬,笑道:
“怎会如此年少是吗?”
“昔仲尼资大圣之才,怀帝王之器,犹能敬畏后生。”
“况甘罗十二能为秦国上卿,冠军侯年未弱冠封狼居胥。”
“今翊已二十有六,比之先辈老矣,不值一哂。”
一段自嘲似的幽默式回答,帮张仲景化解了尴尬。
张仲景乃叹道:
“……山人今日知之矣!”
那边黄忠知此人便是李翊后,更为激动。
连忙拉着身旁的黄叙,过来参见。
“南阳人黄忠携吾儿黄叙,拜见恩公!”
“黄叙拜见恩公!”
父子俩齐刷刷地一跪,令李翊颇感震惊。
本身黄忠为什么会到徐州来,李翊都感到有些奇怪。
而当这父子俩,见到自己啪嗒就给跪下了,更加惊奇。
并且,李翊要是没记错的话,黄忠的儿子不是早夭吗?
看这个叫黄叙的,精神气儿很好啊,不像是有病的。
“两位先起来说话。”
李翊伸手将父子二人扶起身来,诧怪道:
“我身在徐州,与长沙、南阳并无接触,有何恩德加于两位?”
黄忠乃将事情的原委,向李翊解释了。
李翊这才明白,他给张仲景写的《伤寒杂病论》误打误撞,竟把黄忠的独子的伤寒症给治好了。
这的确算是李翊的无心之举,做了一件好事。
“能帮到黄将军,诚翊之幸事也。”
李翊拍了拍黄忠的肩膀,主动示好。
本来他只是单纯想用《伤寒杂病论》把张仲景给勾到徐州来,从而大力发展徐州的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