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自家人都这么说了,关羽请战情绪这才稍有平静。
曹操注意到荀攸,久闻他是荀彧子侄,文若更是数次称赞其才学。
曹操早在数年前,就想将之召来麾下。
不想竟为刘备捷足先登。惜哉!痛哉!
“足下想必便是荀公达,令叔数次赞你之才。”
“今白马围之甚急,未知公达先生有何高见?”
曹操刻意提到荀彧,似有意和荀攸套近乎。
荀攸倒不甚在意,只专注于献策解围之事。
“袁绍兵强人多,若要强攻,实在难取。”
“不妨以声东击西之策,分其势乃可。”
曹操接着追问,“愿闻其详。”
“我等可先引兵至延津,做舟船,修器械。”
“佯装渡河袭取袁绍后方,以使袁绍分兵向西。”
“再用轻骑急行军,迅速攻打白马的颜良军。”
“如此白马之围,可解也。”
曹操静静听闻,思虑半晌,连道好计好计。
于是从善如流,命夏侯惇提主力军马,引兵至延津,佯装要渡黄河。
自己则领着本部精锐,与关羽急趋白马战场。
……
河北的情报系统是要优于河南的。
曹操、关羽大军急速向白马行进。
此时的颜良,正围困着白马,忽有报事兵来告知有紧急军报。
颜良乃坐于帐上,命那小兵报来。
“报!将军不好了,接到前线军报。”
“曹操正引军来解白马之围!”
嘶……
听闻这个消息,颜良亦颇感震惊。
不是说曹操去了延津吗?
怎么跑白马来了?
“曹操带了多少人?”
“多为轻骑,兵不满万。”
颜良这才稍加放心,这便不奇怪了。
若是曹操是引的主力军队前来,那的确是一招瞒天过海的妙计。
以至于连河北的情报系统,都偏过去了。
原来只是引了少量兵马,欲要声东击西,想解白马之围。
时有副将在侧,对颜良谏道:
“将军,既然曹操不在延津,不妨先通报主公一声。”
“好另派兵增援白马,如何?”
颜良挥了挥手,果断拒绝。
“不必,此非操之主力也。”
“我本部军力足够,自引一军便可破之,何劳袁公再派援军来。”
非是颜良单纯自负。
而是他想着,袁公开战前明确说过。
取曹操首级者,封五千户侯,赏钱五千万。
若是自己斩了曹操,便可独享这份赏赐。
若是先袁公乞派援军,那不是便要与人分享这千户侯、千万钱吗?
所以早在出征之前,颜良就请求袁绍,不要派人给他。
他独自领军,便能击败曹操。
念及此,颜良当即下令,点兵八千,准备出营。
自己则站起身来,全身甲胄整顿,上马提到,便要出营。
诸将皆惊,纷纷问道:
“今围白马,将士舍命,旦夕将破,将军此时却要何往?”
颜良脸上闪过一丝傲气,哼哼道:
“破一白马,何足为奇?”
“曹操主动前来送死,枭其首级,才是头功。”
没错,作为河北数一数二的猛男。
在惊讶于曹操会突然出现的同时,也意识到了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他只要突然阵中,斩了曹操,那么兖州之战基本就能宣告结束。
这绝对是能名垂青史的一个决定。
故颜良没有打算逃避,而是决定率领本部兵马,打算与曹操来个硬碰硬的遭遇战。
面对颜良的这个决定,诸将并不能理解。
又想起沮授此前的话语,“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
即沮授认为颜良脑子一根筋转不过弯来,不适合单独领军。
当初沮监军对袁绍说此话时,袁绍并未听从。
但将士们与颜良相处多年,能不知道他们这个老大是个什么德行吗?
于是,纷纷劝道:
“将军,今曹操距我军不过十里之遥。”
“何不就在此以逸待劳,摆下阵势,专等曹军到来?”
“何必舍近求远,舍本逐末,主动去迎击曹军呢?”
大家都觉得颜良定下的这个战略部署有问题。
既然咱们的情报系统,已经探知到曹操引军前来解围。
那咱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时间差,从从容容的布置军阵,以逸待劳。
甚至留下的时间,都足够他们再设俩伏击点了。
“兵法有云,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
“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
“今我军多为步卒,冒然出击,实不明智。”
“还望颜将军三思!”
“……还望颜将军三思!”
诸将士纷纷劝阻颜良不要主动出击。
步兵百里急行军最多能跑到十分之一,即便是轻骑出击,百里消耗也同样不小。
何况颜良主力多为步卒,因为他们是攻城战,所以并没有分配到太多骑兵。
也就是说,如果颜良放弃以逸待劳,而是选择主动出击的话。
他们至少得奔袭五里左右的路程,这对士卒的体能与精气神是一个消耗。
其次,颜良主动出击,就意味着要和曹操打遭遇战。
如此一来,颜良军就没办法排兵布阵了。
当然,曹操也没法布下阵势。
可问题是,颜良军本来是可以布阵的。
只要安心在此等候,排开阵势,等曹操来就行了。
何必浪费自己的建制优势呢?
颜良对此却不以为然,叱诸将道:
“汝等小辈,岂知兵法用略!”
“吾随袁公征战多年,难道不如尔等知兵乎?”
在颜良看来,狗屁的以逸待劳,老子要当霍去病。
打得就是曹军的精锐!
当然了,颜良也并非是脑子一热,胡乱做出的决定。
他之所以选择主动出击,主要有两个考虑。
第一,万一曹操不是冲自己来的,直接跑了咋整?
虽然曹操极大概率是冲白马来的,但颜良不想赌。
第二,若是曹操赶到白马,白马守军主动出击,与曹操里应外合,夹攻自己。
那自己纵然是摆下阵势,也何难擒住曹操。
两种考虑,都是担忧抓不住曹操。
在颜良看来,河北打赢河南是板上钉钉的事。
而河北名将甚多,只是平推一个河南,功劳根本不够分的。
现在上天将曹操赐给自己,自己岂能不抓住这个机会?
就像当年冠军侯率八百羽林骑面对匈奴大营时,倘若霍去病有一丝一毫的犹豫。
都不可能斩首过当,以至于功冠全军,封侯千户。
如今斩杀曹操也是封千户侯,而且是五千户侯,比之霍去病冠军侯的食邑更盛。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大丈夫立功名只在今日,何必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