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刘辟等贼皆知吕布不好惹,也不去进攻他。
反正他们的任务就是袭扰河南后方。
由于吕布军对汝南黄巾的姑息纵容,诸渠帅很快恢复了元气,并相互间取得了联系。
直至官渡之战爆发时,汝南黄巾已经能够动员三十万众。
只待袁绍一声令下,他们便会如同一团烈火般,烧向河南后方!
“善!”
“善!”
“大善!”
河北群臣在听到这一连串的好消息后,无不拍手庆贺。
尽管作为袁绍臣子,相处日久。
但直到今天,他们才意识到袁氏力量有多强大。
三十万黄巾贼,以及与豫州超半数的官员书信往来。
袁神之名不是白叫的。
袁绍凝着的眉宇也总算展开,笑得意味深长:
“故我军接下两月,只须继续在官渡与曹刘联军相持便好。”
“只要豫州保持中立,汝南黄巾北上袭许,战况便会扭转。”
“我等只须静待时机便好。”
诸臣齐齐拱手,大呼:
“主公英明!我军必胜!”
……
袁氏的大手正式发力。
当“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的招牌再次拿出时。
袁绍仿佛又回到了当初逃出京时,被天下群雄所拥戴的景象。
——“是时豪杰既多附绍,且感其家祸,人思为报,州郡蜂起,莫不以袁氏为名。”
豫州是汉朝政治最活跃的地区,所以袁氏在汝、颖士人群体中声望极高。
当袁氏的大手再次伸向豫州时,豫州的官员们纷纷响应。
考虑到他们不敢明着反,所以纷纷表示愿意在官渡之战中持观望态度。
于是上至郡,下至县。
各级受过袁氏厚恩的官员,纷纷将收上来的赋税、钱粮扣住。
不再将之运往官渡前线了。
少数仍旧忠于朝廷的官员,面对大势所趋,亦不敢横加拦阻,只得顺应潮流。
默默等候朝廷的安排处置。
时位于汝南西部的豪强李通,在郎陵、阳安一带颇有影响力。
曹操占据汝南时,用李通为裨将军,封阳安都尉。
李通遂向曹氏效忠,在豫州大量官员持观望态度时,李通仍旧将本地钱粮运往官渡前线。
河北间谍,照例过来劝降李通。
“李将军乃深明大义之人,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
“袁公爱将军之才,故命我来劝谏将军弃暗投明。”
“袁公愿拜君为征南将军,总领南方事务,愿将军察之。”
袁使洋洋洒洒地将袁氏许下的恩惠道出。
当袁氏使者的好处就是,老板是真的大方,开出的条件优渥。
以至于他们出使劝降时,都底气十足。
汝南现有黄巾作乱,诸县按兵不动,李通位于阳安孤立无援。
所以袁氏对劝降李通还是十分有信心的。
时有李通叔父在侧,亦感袁氏势大,曹刘难与之敌。
兼之袁绍宽仁,若是助袁,必得厚待!
遂大哭着对李通劝道:
“……呜,贤侄!今阳安势孤,军士独守。”
“我等已失大援,亡可立而待也。”
“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天下,今却愿遣使来阳安劝降贤侄。”
“此重之厚也,不如举众投袁归绍,顺应天时。”
李通陡然变色,按剑在手,叱道:
“叔父何得疯言?”
“吾自归曹氏以来,方要与曹公勠力同心,怎敢畏强投敌?”
“况曹公明哲,必能定天下。”
“袁氏虽然强盛,而统率无方,用人不贤。”
“终必为曹公所擒也,吾以死亦不怀二心!”
这名袁使也未想到李通性情竟如此刚烈,乃出言劝慰道:
“目今海内鼎沸,刘氏衰微。”
“吾家四世公辅,百姓所归。”
“上合天意,下应民心,乃天命所归也。”
“将军又何必逆天而为?”
“况袁公起六十万大军于官渡,曹操、刘备手中不过三、四万人,如何能与之相抗?”
“河南虽有小胜,终必为袁公所败。”
袁使有条不紊地为李通进行分析,他的发言从容不迫,自信发自于内心。
“今天下大乱,英雄并起,必有命世。”
“而能息天下之乱者,此智者所详择业。”
“常言道,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袁公雄才伟略,智不世出,天下何人可及?”
“若将军一意孤行,待袁公灭了曹操,扫平汝南。”
“君及妻父母妻儿,又当何以自处?”
“唯君详虑之!”
袁使认为李通投靠曹操的时间不长,没道理对曹操忠心耿耿。
不想李通却勃然大怒,按剑叱道:
“古人云,一女不事二夫,一臣不事二主。”
“吾既投曹氏,焉能再投袁绍?”
“况袁氏兵马虽众,亦未必能破曹公。”
“纵兖州失守,还有颍川,颍川若失,还有汝南。”
“汝南再失,我们还能去投靠刘徐州。”
“只要一息尚存,李某绝不投降!”
言讫,李通一剑砍死袁使,将其头颅割下。
叔父大惊,忙道:
“贤侄糊涂啊!”
“目今袁氏势大,贤侄纵不投袁,又何必杀其来使?”
李通面色一沉,正色道:
“既已决心抗袁,就不该落人以柄。”
“吾杀袁使,好使曹公不疑。”
“亦教族内兄弟知晓,我家已与袁氏结怨。”
“日后当同心抗袁,勿生他念,否则不用曹公动手,吾必亲手杀之。”
叔父喏喏而退,不敢出言顶撞。
李通既杀来使,人报郎陵长赵俨求见。
李通即将之请入,并问目前豫州是个什么情况。
赵俨脸色不好,皱着眉头,叹道:
“方今天下未集,诸郡并叛。”
“有心附朝廷者复收其绢帛,恐惹民怨。”
“况远近多虞,不可不详也。”
情况比众人想象的还要严重。
豫州除了大部分郡县叛变,不给前线输送钱粮之外。
剩余极少数仍旧依附于朝廷的郡县,却人心惶惶。
当地的老百姓都觉得投袁是大势所趋,为什么他们的家乡不跟从其他郡县?
同时,
袁氏的情报系统再次发力,发动了舆论攻势。
许多豫州百姓都觉得,只要投了袁氏,他们就能过上好日子。
因为袁绍性格是出了名的宽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