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二个粮草问题,抢割粮草。

以邺地之富,真抢割了,的确能解决粮草不足问题。

但这却非常吃操作,要求你用最短的时间,打到邺地去。

还要抢在袁尚之前,把麦子收割了。

这太需要微操了。

不过在李翊的坚持下,刘备最终还是选择了同意。

在咬牙坚持坚持,打到邺地去!

而曹操这边,闻说徐州这边还要继续往北方打。

他也不敢落后,生怕这块肥肉被徐州吃完。

故曹刘同盟虽不及开战时牢固,但面上仍旧维持。

李翊仍将河南之兵,北征冀州。

大军自东郡出发,行至阴安邑时停歇。

李翊一如往常般先令人勘察地形,然后进军。

期间,又力请刘备出营,出见河北百姓。

刘备起初还不愿意,暗忖两地交战,他作为最高领导人之一。

必遭河北百姓之恨。

然李翊却道:

“河北之民,终须一见,逃避并非良策。”

刘备乃从之,领着麾下文武,出营去见左近百姓。

大军陈列于河上时,却见有本地土人,箪食壶浆,夹道相迎。

刘备大感惊奇,即去见众乡亲父老。

为首一名老者,须发皆白,忙拉他一起坐在河边。

“老丈多少年纪?”刘备问。

“欲近七十矣。”老人对答。

“……唔!长者也。”

刘备忙起身作揖,向老人表达敬意。

“吾军士惊扰老丈乡里,吾心中甚是不安。”

老人乃起身,领着身后父老,一脸诚恳对刘备言道:

“桓帝时,有黄星见于楚、宋之分。”

“辽东人殷馗善晓天文,夜宿于此。”

“对老汉等言道:‘黄星见于乾象,正照此间。’”

“后五十年,当有真人起于涿地。”

“今以年计之,整整五十年矣。”

“袁本初重敛于民,民皆怨之。”

“刘将军兴仁义之兵,吊民伐罪。”

“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

“正应当时殷馗之言,兆民可望太平矣。”

言讫,老人竟泪流满面,哭倒于地。

身后父老,亦纷纷跪地,向刘备称谢。

刘备又惊又喜,做梦都没能想到河北之民如此待见自己。

兴奋之余,难掩脸上笑容。

“备寡德之人,何敢当老丈所言?”

嘴上虽如此说,然刘备内心却激动不已。

命人取来酒食绢锦,分赐给老人等一行人众。

随后拉着李翊的手,一脸感慨地说道:

“备起兵之时,亦未料想吾在河北能有如此名望!”

李翊则一本正经地说道:

“主公举仁义之师,吊民伐罪,百姓目光如炬,岂能不见?”

“今可将百姓之语,传于全军,须知我等此行,是为义兵。”

刘备大喜,即从其言。

亲自到军中去,将适才发生的事告示全军。

而李翊在则仍留河边,背着手,静静地望着清河之水。

适才拜谒刘备的乡亲父老纷纷聚拢过来,老者至身后,纳头便拜:

“参见郯侯!!”

李翊慢慢的转过身来,将老者扶起。

“老丈适才辛苦。”

老人正色道:

“能为郯侯效力,是我等之幸事也。”

一妇人没能忍住,开口问道:

“不知郯侯是否会屡行承诺,真能让吾儿当差?”

老人闻言,狠狠地瞪了那妇人一眼。

“此辈愚钝,言辞无状,郯侯勿怪。”

老人在赔完礼后,自己又忍不住多嘴一句:

“不知郯侯是否真能让吾儿,入朝廷当差?”

李翊弯唇笑道:

“此易事耳,诸位尽管放心。”

“人无信不立,李某既许下诺言,又岂会失信于民?”

没错,适才河边那场箪食壶浆的会面,正是李翊精心安排的“行为艺术”。

若不然,就算刘备再是仁德,也不至于让河北土人“忘恩负义”到这种程度。

毕竟袁绍刑法宽松,在河北还是很得民心的。

李翊设计这场行为艺术,也是为了做舆论宣传。

既安定我军军心,让他们知道自己是“义兵”,是“正义之师”。

这种信念会支撑他们继续打下去。

同时,也能慢慢化解河北人对徐州军的仇恨。

因为人的心理就是从众。

但其他郡县的百姓,听到其他乡民,夹道欢迎徐州军。

下意识都会想,徐州军是不是不如传闻中那般可怕恶毒?

这种舆论宣传攻势在古代是非常常见的,就像袁绍也会批判河南贼军十恶不赦一样。

而李翊所付出的代价也非常小,仅仅只是许诺了这些老百姓,给他们的子女谋个差事。

值得注意的是,

李翊并不是要卖官鬻爵,直接给他们官当。

就像公务员,只要到不了副科级。

它就永远只是吏,而不是官。

李翊无非是给了他们一个正式编制,相当于铁饭碗。

这对于这个时代的普通老百姓而言,家里能出一个吏,已经算是光宗耀祖的事了。

同时,李翊也开始大力发展间谍系统。

之前也有发展,但事务繁多,李翊重心不在此。

刘备也未在这件事上投入太多资源。

如今诸事既定,在李翊的建议下,刘备终于开始重视间谍细作的作用了。

曹操的军师祭酒郭嘉,就是负责曹操的间谍情报。

李翊则将这项任务给了庞统。

他是自己的功曹,汇报工作什么的,都比较方便。

说庞统,庞统到。

庞统出使关中而回,将他说马超的具体细节一一告诉了李翊。

“哦?马超想要与吾见上一面?”

“……是,学生回来时,闻说马超已经出兵,未知战况如何了?”

“马超已经降了并州。”

“……唔,竟如此神速?”

庞统嘴巴微微张口,暗想不愧是先生看上的人物。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