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二女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表示不能理解。

李翊乃叹了口气:

“征伐乌桓一事,众皆以路远为难。”

微微一顿,又忍不住嗤声笑道:

“此前吾征河北之时,北方各郡,人人愿往。”

“而至辽地不毛之处,则不愿者多也。”

麋贞、袁莹这才听明白过来。

敢情将士们此前打河北时,个个斗志昂扬,热情高涨。

因为这里气候宜人,打赢了,还能抢点钱。

可再往北去,到了苦寒的辽地,将士都不太愿意去了。

行军打仗真正艰苦的地方不是打仗,而是行军。

因为将士不是每天都要上战场杀敌,反倒是大部分时间都在赶路。

有马骑的人还好,没马骑的人你可以想象每天的行军生活有多艰苦。

糟糕的天气,落后的医疗卫生,水土不服的疫病等等一系列问题。

将士们没什么斗志,则完全在情理之中了。

毕竟打了胜仗升官发财,那也得有命才行不是?

所以李翊这次召的主要是马超、吕布、张绣等外兵。

这些人的部曲除了本身战斗力极强以外,重要的是他们本就起于边地,能够克服恶劣的生存环境。

在听完李翊的一番良苦用心之后,二女皆是叹服。

各自依偎在李翊怀中,袁莹更是恨不得将头深埋在李翊胸口中。

温存许久,袁莹才缓缓抬头,小鸟依人问:

“……夫君此去,不知几时得回?”

这个问题可把李翊给问住了。

他还从来没有远征过辽地。

三郡乌桓大概就相当于今天的辽宁。

但是直到唐宋时期,东北的开发都极为困难。

如今的三郡乌桓与后世的辽宁相比,可真的是天差地别。

即便是李翊也说不准,何时能够凯旋。

“少则一年,多则两年。”

李翊只能如此保证。

“要这么久?”

袁莹眸中难显失落之情,叹道:

“治儿这孩子打出生起,就鲜少陪在父亲身边。”

“您难道打算又离开他一年吗?”

李翊脸上略显惭愧,谓二女道:

“就有劳两位夫人多费心思了。”

“我不在时,可多多教导治儿,勿使其害病落伤,我便心满意足。”

李翊的思想符合传统中国父母的思想。

即“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总操心就问个平平安安。”

基于这个思想,故李翊的二子取名“李平”。

李平乃庶出,妾室桃红所生。

平者,

小则平和顺遂,家庭和谐。

大则社会稳定,百姓安乐。

同时它又有公平、正直之意。

《尚书》云:“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为二子取名李平,是李翊对这孩子个人品德的要求,也寄托了他希望天下早日太平的期望。

“孩子都睡了吗?”

李翊忽然问。

麋贞点了点头,“适才桃红带着孩子们睡了。”

“那么……”

李翊开口。

“那么……”

二女睁大眼睛,望着李翊。

“……咳咳,行了,如不出意外,明日便走。”

“……嗯?吕布、马超等人的兵马还未至,夫君要去哪?”

麋贞、袁莹皆是一奇。

“我大军在章武会合,益德的粮草辎重亦是直接运输到章武。”

“况且泉州渠、平虏渠已经开口,为夫得去监工。”

……所以……明日便走。”

“故乞今晚再聚一宿。”

二女面色一红,顿时明白了,还于再问。

却被李翊出声打断道:

“……好了,所有事务,吾俱已交代明白。”

“汝二人不必再问,把头发盘起来。”

今晚的风儿甚喧嚣。

……

次日一大早,李翊便收拾好行囊,往章武出发了。

一处闺房内,

妆镜照云鬓,颜姣好。

女子眼眸流转,如清晰淙淙——

却又蕴满了心事万千。

一侍婢轻步上前,小心接过梳篦,唤一声:“小姐。”

“……适才郯侯已经出发了。”

甄宓眸光一深,随即垂下眼去,思忖不语。

旋即从妆台上起身,缓缓踱了几步,望向天外的浅晖。

低眉凝眸,指尖轻轻交握,默默祈祷:

“敬祈天地,神明相佑……”

“佑他此行事事顺遂,安然凯旋。”

那侍婢见此情状,忍不住噗嗤笑道:

“……小姐,您这般对他上心,可他连道别都不曾来与您说。”

“只恐是落有意,流水无情。”

甄宓娇声叱道:

“不得胡言,若无郯侯相护,我等一家俱难免于斯难。”

“丫头顽劣,君侯厚恩,汝怎敢在背后编排于他?”

侍婢见甄宓恼了,这才低头,连连赔礼:

“小姐莫气,小姐莫气,适才戏言耳。”

甄宓也不追究,只微作沉吟,叫她取笔墨来。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