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一则徙民辱中原,分置章武、渤海、右北平等地,计牛输谷,许以耕种。”

“二则编户齐民,仍使其留于辽东土地。”

“如今吾既收复辽东,若迁徙人口,必使异族寇略此地。”

“故我想采纳第二策。”

“可如此一来,却又衍生出一个新的问题。”

说到这儿,众人也都明白李翊的意思。

如果要安置辽东的流民,具体应该如何安置。

或许政府能够将他们暂时收编,借给他们土地种子耕种。

但以辽东的诡异气候,万一等到五月份之后,错过了农耕的最佳时机。

却还有新的流民进来,该如何安置他们呢?

总不能继续让政府养着吧?

要知道,辽东都是一个须要靠青、冀二州的钱粮弥补的政府。

哪里还能分出更多的口粮,来安置饥民流民?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时,李翊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

“如果诸公并无好计,翊倒有一个‘以工代赈’之法。”

以工代赈?

众人皆是一怔,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

虽然提到以工代赈,最先想起的就是罗斯福。

不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已经有以工代赈的思想了。

但运用并不广泛。

是直到宋朝,工商业、手工业相对发达,以工代赈才被频繁运用。

汉朝由于重农抑商,所以“以工代赈”这个概念对当时的人来说其实非常陌生。

虽然如此,这个概念其实不能理解。

李翊简单为众人概括:

“辽地自受灾以来,流民四起。”

“翊以为,可择流民之精壮者充行伍。”

“以兵饷代赈济,消弭乱于未萌。”

“其羸弱者,则官役之,使筑城浚河,计工授粟。”

“不役者不得食,不劳者不得获。”

“如此,一可绝游惰之患。”

“二可慰力田之民,三杜侥幸之心。”

李翊耐着性子,深入浅出地为众人介绍了以工代赈的好处。

而刘晔、徐庶、荀攸等人皆是明智之士,很快就理解了其中妙处。

“……善,善,大善!”

“若用郯侯之法,的确可以充分调动起辽东民众来。”

李翊弯唇笑道:

“既然诸公都没有意见,便请拟定具体实施方案。”

“待吾裁决之后,即刻实施。”

这便是李翊要跟众人商议的原因。

不是李翊须要经过刘晔等人的同意,而是一个方案的实施,不是光靠一张嘴就能真的实施下去。

具体的实施步骤,人员的调动安排,都需要手下人策应帮忙。

同时,要因地制宜,根据辽东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只有集思广益,才能治理好一方水土,一方人。

于是,众人便聚在一间屋子里,彻夜筹定“以工代赈”的具体实施方案。

经过一晚上的努力,总算得以拟定初步草案。

名字为《辽东抚民策》,又叫《工赈三章》

其具体的方案为,

第一,兴修水利。

发流民五千,浚辽河故道,日给粟三升。

河成之日,沿岸分田百顷,以渠为界,号曰“赈农渠”。

第二,军屯改制。

选饥民健妇编为”营缮曲”。

使健妇上千山,采松木制弓弩,匠作与戍卒同饷。

凡参与城防修缮者,其家庭可优先纳入军屯体系,享受军属待遇。

第三,官办工坊,吸纳闲散劳力。

由辽东政府出钱,设立官营冶铁、制盐、织造等工坊。

第四,化胡为汉。

辽东本土生活着大量乌桓人、高句骊人、沃沮人、扶余人,以及汉人。

有汉人出面教学,教异族学汉话耕织,手工制造。

许编入户籍,渐消夷夏之防。

招募流民从事生产。

按劳计酬,工钱以粮食、布帛或五铢钱支付。

这些方案,都是根据辽东当前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的。

既已敲定,即刻颁布实施。

……

《后汉书》载,“李侯更立《工赈三章》,饥者得其食,壮者得其业,公孙余党无所裹胁。”

“遂使辽东民力不尽,国用不匮,边患不生,可谓三善备焉!”

时有童谣传唱,“李侯渠,活万夫;襄平砖,保平安。”

……

终于,在处理完辽东诸事之后,李翊总算得以凯旋冀州。

刘备得知辽东平定,四郡全部收复的喜讯,自己也是兴奋不已。

即上表奏请天子,封赏李翊等一行征辽功臣。

俯仰之间,暮去朝来。

冀州之民,闻说李翊凯旋。

无不箪食壶浆,夹道相迎。

只见李翊身着朱衣锦裘,骑玉马而执金鞭。

腰间长剑寒如水,岩岩似拔竹之松。

道旁之民,认出是李翊,皆欢忭鼓舞。

欢呼声玉军乐凯歌相衬入耳,掩去啸啸长风。

只化作一腔热忱。

张飞与李翊并马而行,兴奋地摩拳擦掌、

“这掌事总算是结束了,不知先生可有命人提前排下庆功宴。”

“俺老张肚里的酒虫,可早就憋不住了。”

李翊微一颔首,对张飞扬起唇角:

“益德放心,战时不让你饮酒,是为了磨炼你的心性。”

“如今战事结束,管教你喝个痛快!”

张飞大喜,连连道:

“还是先生知俺老张之心。”

“难得来冀州一趟,这此俺非得喝个三天三夜,大醉长眠不可!”

李翊扬了扬眉毛,话锋一转:

“只怕不行,这次庆功宴过后。”

“益德你即刻回徐州去!”

啊?

张飞听到这个命令,难掩心中失落。

“如今战事都已经结束了,军师怎么着急着遣俺走作甚。”

“难不成舍不得你那几瓮酒?”

“……益德!”

关羽驱马而来,对张飞指责道:

“对先生不可无礼!”

张飞挠挠头,“俺口中无状,先生勿怪勿怪。”

李翊当然不会怪罪,只是一脸严肃地对张飞说道:

“这是命令,此事早晚要提上日程。”

“益德不管你今晚喝多少,就算喝得酩酊大醉,我也遣人用马车载你回徐州去。”

张飞正要开口询问是什么事,如此肃重。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