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以逊观之,吾东吴只需坚守百日,便可使曹军疲敝。”

“然后反邀刘备共击之,则曹兵可退也。”

孙权闻言大喜,于是留吕蒙守庐江。

命其抚定这里的降军。

一面又再次发书,催督陈登加紧派遣水军,来援东吴。

最好是能派出小股舰队,帮忙袭扰魏军的漕运。

一面又派人去往邺都,找曹操求和。

虽然不指望能与曹操真的和谈,但只要能拖延一会儿,便是一会儿。

……

公元204年,冬十一月。

曹休兵败淮南,损失万余,丢失庐江全境。

自知有罪,乃单骑走还邺城。

是日天雪初霁,曹解甲释剑,负荆跪于相府门前。

曹操闻报,勃然作色,击案震碎茶盏,骂道:

“竖子丧师辱国,该当何罪!”

即令虎卫押曹休入殿,

殿中诸将屏息,唯闻曹休膝行时,铁链拖地之声。

曹操掷竹简于地,简裂如刀,叱曰:

“孤念汝为吾曹家千里驹,故留汝于庐江历练。”

“汝怎敢擅自进兵,轻信贼人诈降之计。”

“以丧我江淮精锐,使吴儿气焰嚣张!”

话落,喝令左右,命将曹休推出去斩首。

众人闻言皆惊,曹操背过身去,做出一副不愿听众人求情的样子。

程昱立时明白,不愿别人求情,就是在暗示他们赶快求情。

于是程昱率先出列,谏道:

“今刘备虎视兖、豫,若斩大将,是自毁长城!”

“况文烈尚且年轻,哪是周瑜敌手?”

“不若先暂时收押,等来日再给其戴罪立功的机会。”

众人一开始见曹操如此愤怒,以至于真不敢去给曹休求情。

见程昱去求情,还暗道他如何这么勇时。

却见原本盛怒的曹操,竟陷入了踌躇,仿佛正在纠结要不要杀曹休。

这下即便是傻子也明白曹操是什么意思了。

丢失庐江是重罪,不严惩不能服众。

但曹休又是老曹家的后起之秀,曹操不可能真的杀他。

既然曹公想演这场戏,大伙儿们也只能是配合他演出。

于是,众文武纷纷出列,向曹操拜道:

“请魏公暂赦其罪,令其戴罪立功罢!”

曹操面色稍霁,背身而立。

良机,才长叹一声:

“诸公皆以为不可杀耶?”

遂转身,叹道,“罢了!然国法不可废——”

乃削去了曹休庐江太守的职位,贬为荡寇校尉。

另罚俸一年以抚阵亡将士。

众人听完曹操的处罚,纷纷庆幸刚才求情是求对了。

曹操是真没打算要严惩曹休。

收回庐江太守之职?

现在庐江都丢了,收不收回都没什么两样。

贬为荡寇校尉。

意思就是曹休丢了庐江,损兵折将,居然还能保有兵权?

至于罚俸一年,问题是曹休作为曹家宗室,也不指望那点俸禄养家糊口啊。

戏演完了,曹操也该真正处理眼下的问题了。

一年不到的时间,马超寇略魏境,袭扰边关。

东吴举兵,袭取了庐江。

失庐江,丢上党。

曹操在全力与刘备争斗之时,不知不觉间竟面临了南北腹背受敌的境地。

这一定不会是巧合。

“……李翊。”

曹操目光蹙起,咬牙切齿。

这是一个令他又爱又恨的名字。

当初屠徐州时,使这小儿意外被刘备所救。

不想一遭失纵,竟酿成如此大患。

可怒,可恼也……

“……奉孝,依汝之见,何以应之?”

曹操问计郭嘉,该如何应对李翊这一套打下来的组合拳。

郭嘉乃道:

“李子玉假外兵犯我魏地,盖因其新定幽燕,远征辽东。”

“士民疲敝,不宜大动兵戈耳。”

“今明公宜抚定内部,修耕植以蓄军资。”

“待养足气力之后,方才好与李翊争河北。”

郭嘉劝曹操趁着河北刚刚打完辽东,国力疲敝之时,抓紧时间搞生产。

“幽州豪族甚多,久不沐王化。”

“可密使人赍金珠,贿赂当地豪强耆老,煽动幽州诸郡叛乱。”

曹操大喜,采纳郭嘉之计。

用枣祗为典农校尉,命他来魏地组织新的屯田。

一面又遣满宠执行间谍工作,暗中资助幽州的地主豪强。

使他们在李翊背后,煽风点火。

至于庐江,曹操则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举动。

他竟真的没有报复孙权,反而使人交好于他。

此举,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曹操就是想把孙权拉出孙刘同盟。

你刘备不是资助了孙权大量粮秣器械吗?

好,我直接让出庐江来收买孙权。

看谁更狠!

曹操这一举动,可以说是震惊了天下人。

有人骂曹操软弱无能,白白浪费土地,资助强敌。

但也有人称赞曹操善于隐忍。

牺牲庐江,拉拢了一个潜在盟友。

倘若孙刘关系因此破裂,曹操的计划便成功了。

到时候,刘备要是想征讨孙权,他便有机会将孙权拉到自己这边来。

果不其然,在得知曹操不会发兵庐江的消息后。

孙权又惊又喜,待看过曹操的书信之后。

孙权也回信一封,又命人采了四十担橘子,送去邺城,表示感谢。

至于刘备处,孙权也不是傻子。

依然写信,向他表达了感激之意。

反正东吴弱小,齐魏两国都得罪不得。

最好的方式,就是慢慢苟着发育,等待像这样夺取庐江的机会。

刘备见曹操如此能沉住气,亦是颇感震惊,乃问孔明说道:

“曹操于孙权不予征伐,先生如何看?”

诸葛亮轻摇羽扇,微笑对曰:

“大王当浮一大白!”

刘备诧异,他原计划是希望曹操征伐东吴。

使得魏国在与齐国竞争发育之时,疲于奔命。

最后两国生产力越拉越大,刘备便能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吞并魏国。

可曹操的隐忍不发,的确令刘备有些始料未及。

诸葛亮分析道: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