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266章 刘备权术之:荆州该给谁?

却说刘表背疽发作,病体渐重。

蔡氏一族,把持朝政,闭塞耳目。

一时间,楚国上下震动,人心不宁。

大公子刘琦,唯恐自己为继母蔡夫人所害。

遂借口守御孙氏为由,趁机逃往了江夏。

时江夏夏口以南,已经沦陷,俱为孙氏所据。

刘琦便前往了江夏西陵,趁着黄祖之死,自领江夏太守。

又采纳了岘山隐士庞德公的建议,向徐州的刘备求援,希望他能够帮自己一把。

刘琦挥毫落笔,亲自蜡封,交予心腹之人。

命他扮作商旅,星夜兼程送往徐州。

临行前再三叮嘱:

“此信关乎生死,务请足下面呈齐王。”

“否则你我皆难逃一劫!”

那使者领了书信,即出了江夏,昼夜伏行。

唯恐被蔡瑁的兵马巡查捉住。

行至汝南,将渡淮水时,忽听到铃声响处,遇着一队兵马。

那兵马领头之人见他,即高呼:

“且留船,容我盘查!”

使者无奈,只得驱船靠岸,赔笑说道:

“……将军,吾等不过是过往客商,只求路过。”

“烦请您通融些个。”

话落,取出一锭金子,交给那位领头将军。

那将军哈哈大笑:

“目前齐魏两国交战,汝是哪里来的客商,敢从这里经过?”

“再不说实话,且看我将汝溺毙在这淮水之中。”

使者硬着头皮答,“不敢欺瞒,确实是客商。”

那将军闻言大怒,即下令将这名使者,将头摁在河里。

两名武士即上前将之架起,淹在水中,一连往复三次。

那使者坚决不肯说。

将军见此,不怒反笑:

“……倒是个硬骨头。”

“且搜他身看看。”

众人上去搜身,便从这使者身上搜出来了刘琦的亲笔书信。

将军见启封是荆州的,即破口骂道:

“目今齐魏交战,楚为魏爪牙,汝尚有胆量来吾齐境耶?”

“来人,将之溺死在水中。”

说着,又将书信拆开来看。

一览书信,这名将军顿时大惊。

“慢着!把人带回来!”

那使者方被提到河边,又被拽回。

将军走至他跟前,以信示道:

“汝信中所言可是属实?”

使者知情事已泄,隐瞒无意,只得承认。

那将军便道:

“……诶,何不早说。”

“某便是齐将,汝早早报我,我自有法子带你去见齐王。”

那使者叹息说道:

“诚如将军所言,目今两国交战,齐楚交恶。”

“小人势单力孤,又怎敢轻易泄露真实身份?”

“况此事干系重大,遇上个无知之人,恐也未必能够善了。”

“到时候阻我去见齐王之路,小人便有负大公子所托。”

那将军闻言,忍不住叹道:

“足下真乃义士也!”

于是,将他带入了自己的营帐。

让人送上火炉,又温上热酒,给他暖身。

使者谢过,又在与这名将军的谈话之中了解到。

原来将自己擒住的这位将军不是别人,正是淮南军中赫赫有名的折冲校尉——甘宁甘兴霸。

“……原来将军便是百骑劫魏营的甘兴霸,失敬失敬!”

使者听闻甘宁之名,即顿首作拜。

甘宁扶他起身,谓他说道:

“……实不相瞒,某亦在荆州用事过。”

“深知刘表、黄祖不是成事之人,故来徐州,投身于齐王麾下。”

“汝主既是诚心来投,某自当设法,使你见着齐王。”

那使者闻言大喜,连连拜谢。

他暗想自己久闻甘宁性格残忍嗜杀,只道他是个有勇无谋的匹夫。

不想甘宁竟如此通情达理,的确令他感到意外。

事实上,甘宁是一个极为心细的人。

或者说是,一个心眼儿多的人。

眼下劫获了这封书信,甘宁即深夜去造访了征南将军陈登处。

将刘琦的书信,交给陈登。

陈登览毕,其书略曰:

“——齐王千岁。”

“荆州牧长子刘琦,谨拜书于齐王麾下。”

“琦本庸才,荷父荫而居长位,然才疏德薄,难当大任。”

“今荆州暗流汹涌,蔡瑁、张允等辈,外托辅政之名,内怀篡逆之志。”

“父亲卧病,奸人隔绝内外,更欲加害于琦,以立幼弟刘琮。”

“琦不得已,暂避江夏,然孤城难守,危如累卵。”

“千岁乃汉室宗亲,仁义布于四海。”

“昔年曹操肆虐徐州,千岁力抗强梁。”

“虽有郯县小挫,而壮志未减,琦佩服之至。”

”琦尝怀壮志,以望能成千岁之王业。”

“奈何自知才德不足,力有不逮。”

“今琦困顿,敢请千岁念在同宗之谊,伸以援手。”

“若得殿下提兵相助,共襄荆州,琦愿倾心相托,绝不负义!”

“荆州带甲十万,沃野千里,北拒曹操,东联吴会。”

“若千岁不弃,琦愿以江夏为基,共图大业。”

“琦虽不才,亦知‘唇亡齿寒’之理。”

“今荆州外有强敌,内有内忧,早晚为他人所乘。”

“琦深信千岁必不忍见汉室同宗,沦于奸人之手。”

“倘蒙垂怜,愿效犬马之劳。”

“书不尽言,惟望赐复。”

“荆州刘琦,顿首再拜。”

“建安十一年,秋。”

刘琦这封书信可谓是掏心掏肺,句句实言。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