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诸葛亮向来有样学样,敬李翊为师长。

此举,既是为了向众人表明自己的勤勉,又是释放一个政治信号。

即刘备派遣李翊而来,就是为了捧我的。

你们最好乖乖配合工作,若是使绊子,休怪军法无情。

李翊退居幕后,倒也乐得清闲。

他驻立在淮水江边,静静地等待着。

忽见淮水南岸,战鼓大鸣,舟船如蚁,顺风扬帆而来。

李翊丝毫不慌,静静地等待舟船靠近。

当先一艘楼船高悬“陈”字大纛。

未几,一袭青袍的陈登踏浪而来,腰间玉佩叮咚作响。

及至岸边,陈登便冲上去给李翊来了个大大的拥抱。

“子玉兄!”陈登长揖及地,感慨说道,“广陵一别,竟已十载乎!”

李翊扶起故人,但见其面色红润,哪复当年病容?

不由朗声笑道:

“元龙今日雄姿英发,可还记得建安初年,你蜷卧病榻,食味不甘之狼狈相否?”

见李翊提起旧事,陈登大喜。

二人相识大笑。

原来,此时的陈登虽已功成名就,但比起李翊,他仍旧差得远。

考虑到李翊如今在齐国的地位,陈登也是一上来就攀旧情。

只强调友谊,对职场职务一事则缄口不提。

少时,李翊设宴于军帐,邀陈登喝点儿小酒。

帐内炭火融融,案上置鲜鲙、醇酒,皆是当年广陵旧味。

酒过三巡之后,陈登忽搁箸叹道:

“……子玉兄,此番下江南,陈某已准备多时了。”

该来的还是会来。

刘备把江南事务尽付给诸葛亮,肯定是需要有人安抚陈登等淮南将的。

刘备知道,所以把李翊派过来了。

李翊也知道,所以搁下诸葛亮,早早地在江边等候。

李翊闻言,不动声色地为陈登斟满了菊酒:

“……孔明虽然年少,却有经天纬地之才。”

“齐王安排他下江南,自有用意。”

说着,李翊看一眼陈登脸色,却又话锋一转。

“然则,若无元龙之淮南水师,我大军又如何能够横渡长江呢?”

说着,将鱼脍推至陈登面前。

“就如同这鲷鱼,若是少了淮水芥酱,终究乏些滋味。”

陈登沉默不言,脸色很难看出心中所想。

“荆州九郡,岂是一人能吞?”

李翊忽压低声音,接着说道:

“蔡瑁盘踞南郡,黄祖余党散落江夏.“……”

说着,蘸酒在案上画了三道:

“淮南健儿取江陵,孔明收襄阳,至于江夏一带……”

手指不经意抹过酒痕,轻声一笑。

江夏是连接淮南的战略要地。

不过此时的庐江,却为孙氏所有。

言外之意,等将来平江南事宜顺遂。

莫说江夏,便是扬州也该有元龙你建功立业的机会。

扬州也算是江南,这符合陈元龙你平生的志向啊!

面对李翊画出的大饼,聪明如陈登。

要是换做别人,陈登可能会不信。

但换做是李翊,陈登是肯定信的。

且不说当年的救命之恩,是他劝自己去广陵,开发淮南一带。

如今自己早已在淮南闯出了名堂,这都是拜李翊所赐。

所以李翊对陈登,不仅仅是救命之恩,更是知遇之恩呐!

“……善,兄弟之言,陈登谨记。”

陈登心中释怀,拜谢李翊。

“只是兄弟对此事下江南一事,有何把握?”

“……嗯。”

李翊沉吟半晌,捋须分析道:

“荆州众豪强,根深蒂固,盘根错节。”

“饶是刘景升亦应付不暇。”

“依某之见,还是须恩威并施,双管齐下!”

手中握有不同的牌,便有不同的打法。

像刚入徐州时,李翊无权无势。

只能狐假虎威,借刘备之势,对徐州各派尽力拉拢。

但如今是齐国强,荆州弱。

此次南下,军马高达五万余众。

以李翊的脾气,又岂会再像当年入徐州时那样,对士人豪族屡屡妥协呢?

“兄弟有何妙策?”

陈登接着问。

“如今刘琦逃往江夏,蔡瑁、张允等辈实控襄阳。”

“彼知我大军南下,必早早立刘琮为荆州之主。”

李翊淡淡分析。

“兄弟是说,蔡瑁、张允可能弑君!”

陈登张大嘴巴问。

“……未可知也。”

“只有到了江夏,见着了刘琦公子,才知道荆州如今是个什么状况。”

陈登然其言,率淮南水军,与李翊等众合兵一处。

过了新城,直奔江夏而去。

两日后,

在接到消息以后,刘琦率麾下之众,早早地立在江边等候大军到来。

比及岸边,只见诸葛亮、李翊、陈登、黄忠、赵云等一众大佬,迤逦上岸。

刘琦赶忙率众迎了过去,走至诸葛亮、李翊的身前。

犹豫一下,到底还是先向李翊作揖行礼。

“刘琦拜见丞相!”

话落,又马上朝诸葛亮、陈登等众施礼。

……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