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这是曹操诸多人事任命之中,唯一一次没有任用宗室将领。

单独把外姓将领派到一处去的任命。

尤其司马氏作为大族,派去的还是魏郡这种富庶之地。

曹操此举,令不少宗室武将,都来劝曹操三思。

由属夏侯惇性情火爆,声音激昂:

“魏公曾言,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与兵权。”

“今奈何将之外派到魏郡之处去?”

“倘若李翊来攻,司马懿献城而降。”

“如之何?”

夏侯惇虽与司马懿交往不深,但见着这小子整天跟着曹丕鬼混,也不爽他。

他总觉得这人非常善于隐忍韬晦。

而且城府极深。

魏郡这么重要的地方,怎么能让一外姓,还是大族出身的人单独领之呢?

曹操冷冷一笑,道:

“……公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只知其表,而不知其里也。”

“司马氏一族,以司马朗当家。”

“吾以用其为我府上掾,其余六兄弟亦在我军中用事。”

“司马懿有家族掣肘,安能叛我?”

“自奉孝殁后,孤遍观年轻之辈,确实唯此人才略出重。”

“我欲用此人,替我挡住李翊河北来兵。”

众人恍然大悟,原来曹操的战略就是牺牲魏郡,以换取对汉中的攻打时间。

虽然当初说好拿下汉中,魏国就会出让魏郡。

但政治人物说的话,听听就好。

关键时刻,还是得枪杆子硬。

司马懿有军略,郭淮也善于守备。

以魏郡之底子,应该能帮曹操争取到不少时间。

计较已定,曹操正式兴师西征。

分兵三队:

前部先锋夏侯惇、曹仁;

曹操自领诸将居中;

后部援军曹洪、曹休,押运粮草。

早有细作报入汉中来。

张鲁乃与众将商议退敌之策。

“曹操势大,吾在汉中,孤立无援。”

“欲举城降之,不失封侯之位。”

“未知诸位祭酒以为如何?”

张鲁这个人比较特殊。

他是汉末三国时期,唯一一个政教合一的诸侯。

不过五斗米教并不是张鲁创建的,是他杀了张修之后抢过来的。

不过此教确实是在张鲁手中发扬光大的。

张鲁有手段,有野心。

既残忍,又有仁慈的一面,是一个典型的乱世枭雄。

因为在面对刘璋的战事中,屡屡获胜,所以张鲁不止有汉中之地。

还占据了巴西、巴东地区。

事实上,巴郡之所以会一分为三。

就是因为刘璋干不赢张鲁,被张鲁给占了巴郡以北。

刘璋才不得不将巴郡的行政区域给重新划分,以方便管理。

张鲁的野心,也从来不满足于汉中地区。

他一心想将自己的五斗米教发扬光大。

因为入教的信徒,需要缴纳五斗米,所以称之为五斗米教。

简称“米教”。

而张鲁作为汉中太守,也不叫太守,叫“师君”。

他手下的兵也不叫兵,叫“鬼卒”。

手下的官员叫“祭酒”。

高级一点的官员则叫“治头大祭酒”。

眼下的张鲁,一门心思地扑在自己的教上。

在他看来,如果献了汉中给曹操。

自己仅仅只是失去一个汉中,得到的却是整个关中地区啊!

他不仅能把五斗米教传到关中去,还能传到颍川这个士人乐园去。

这对张鲁的诱惑力,可是太大了。

“……师君,此议万万不可!”

说话之人,乃是张鲁之弟张卫。

他也信五斗米教,但却是个硬骨头。

在他看来,汉中富庶,咱们也拥兵数万。

进可以取西川之地为王,退亦能挡住关中来犯之兵。

岂有将江山拱手而让之礼?

“……汉中最险无出阳平关,守住此关,魏兵莫能进也。”

“我意在关隘左右,依山傍林,下十余个寨栅,以此迎敌。”

“师君只管在汉中,多拨粮草以应付足矣。”

张鲁只想着怎么投降能够体面一些,待遇能够好一些,以方便他传教。

但没想到弟弟张卫坚持要战,张鲁只好应从。

乃遣杨昂、杨任二将助弟守御阳平关,即日启程。

军马到关下,即下了寨。

夏侯惇、李典等前军先到,闻阳平关已有准备。

便离关外十五里处下寨。

是夜,军士疲困,各自歇息。

忽闻寨后一把火起,却是杨昂、杨任二将杀到。

夏侯惇、李典各自上马,仓促应战。

因军士远来疲困,很快被汉中军冲破。

二将回见曹操,曹操叱道:

“汝二人为我军中宿将,随孤行军多年。”

“岂不知兵若远行疲困,可防劫寨?”

“如何不作准备?”

于是,欲惩治二人。

忽又想起,自兴平元年以来,自己对上刘备也是屡战屡败。

赤壁那么大的优势,都打输了。

如今又哪有脸面来责怪这二将呢?

念及此,曹操无奈地叹了口气,又道:

“权且赦你二人罪过,待破关之时,当须尽力。”

二人谢恩,加入曹操军中,继续行军。

曹操亲自引兵来看阳平关,此地山势险恶,林木丛杂,不知路径。

看得曹操直摇头,叹道:

“阳平关如此坚固,急切难下!”

左右将士,纷纷言道:

“吾等自关中出兵,长安、雒阳之粮,远胜汉中。”

“阳平关早晚能下!”

曹操蹙眉,谓众人说道:

“吾兴大兵来此,早晚惊动刘备。”

“此辈知我攻汉中,必来取我中原之地。”

“中原不能久守,吾宜当速下汉中为善。”

按理说,曹操能打下一处是一处,不应该随便放弃自己苦心经营的地盘才是。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